更为离奇的是,汪广洋的一个小妾得知夫君惨死的消息后,竟毅然决然地选择殉情自尽。当朱元璋听闻这名女子乃是罪臣之家的女婿时,不禁陷入了更深的沉思之中……
本应依照规定被送入功臣之家充当奴仆的她,命运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未曾想,她竟然被当时位高权重的胡惟庸强行扣留,并私自作主将其转赠给了汪广洋作妾室。朱元璋得知此事后,不禁怒发冲冠。他认定胡惟庸这种行径乃是明目张胆地欺骗圣上、隐瞒实情,并且擅自越权操纵事务,完全不把皇权放在眼里。盛怒之下,朱元璋毅然决然地发动了那场震惊朝野的胡惟庸案。一时间,无数人被卷入这场风波之中,受牵连者多达上万之众。而朱元璋也借此机会一举废除了传承已久的宰相制度,彻底巩固了自己至高无上的皇权。
然而,令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是,胡惟庸案仅仅只是一个开端,它犹如一根导火线,引发了后续一系列更为惊心动魄的事件。公元一三八五年,刚刚走马上任不久的户部侍郎郭桓引起了朱元璋的怀疑。朱元璋听闻此人涉嫌与地方官员相互勾结、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种种恶行。于是,龙颜大怒的朱元璋当即下令对该案展开全面深入的调查。
随着案件调查工作的逐步推进,最终呈现出来的真相令人瞠目结舌。这位上任尚不足一年时间的户部侍郎郭桓,其所犯下的罪行简直骇人听闻——据查证,他竟然疯狂地贪污了整整两千四百万担的税粮!其中七百万担是实打实的粮食,而其余那高达一千七百万担,则是由郭桓所贪污的金银财宝以及各种珍贵宝钞按照一定比例折算而来的。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人们不禁心生疑惑:区区一个上任未满一年的户部侍郎,真的能够凭借一己之力贪污如此巨额的钱粮吗?这里面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阴谋和利益纠葛呢?
话说那事发生之后,一切都变得风起云涌起来。自六部一把手们上书伊始,一场轩然大波就此掀起,数以万计的官吏竟然纷纷被牵扯进这起惊天大案之中。朱元璋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命全国各地全力追讨那些贪官污吏所贪墨的赃款。可谁能想到,这一举措竟引发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由于追讨力度过大、过急,致使民间众多富户也遭了殃,他们接二连三地宣告破产。一时间,民怨沸腾,群情激奋。
为了平息百姓的愤怒之情,朱元璋不得不采取果断措施。他毅然决然地将负责审理此案的主审官处以极刑,以此来向民众谢罪。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这场轰轰烈烈的反贪行动,还意外地促成了大写数字的应运而生。原来,为了彻底杜绝那些心怀叵测的官员肆意篡改账册,朱元璋别出心裁地下令将原本用于记账的小写数字“”等等统统改为大写的“壹贰叁肆伍”等。如此一来,大大增加了账目造假的难度和成本,有效遏制了贪污腐败现象的蔓延。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胡惟庸的坟头上已经长满了一丈多高的野草之时,朱元璋突然又回想起了那位曾经权倾朝野的老太师李善长。想当初,李善长从丞相之高位荣休之际,力荐胡惟庸接任相位。因此,在胡惟庸案发之时,朝中便有不少人提议要追究李善长的连带责任。然而,彼时的朱元璋却显得格外大度,他故作宽容地宣称过往之事不再追究,就此作罢。
但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就在公元一三九年的时候,已然年迈的老太师李善长不知为何,居然亲自出面去要求当地衙门释放一名囚犯。这件事情犹如一根导火索,瞬间点燃了朱元璋心中压抑已久的怒火。
原来,这个被关押的囚犯竟然是李善长的外甥!更令人惊讶的是,他曾经还在胡惟庸手下担任官职。要知道,朱元璋早就对李善长心怀不满了,一直想要找个机会好好惩治一下这位权臣。如今,这个囚犯正好给了朱元璋一个绝佳的借口,让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出手。
于是乎,朱元璋毫不犹豫地下令将这个囚犯打入那阴森恐怖的天牢,并对其进行严加拷问。与此同时,他还下令抓捕了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面对如此严厉的审讯手段和酷刑折磨,李存义最终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地承认了一系列耸人听闻的罪名。这些罪名包括参与胡惟庸谋反、勾结倭寇以及北原势力企图颠覆大明王朝等等。
得到李存义的供词之后,朱元璋终于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开始大肆杀戮。他毫不留情地处死了李善长全家老小,并且借此机会对众多淮西功臣展开了一场血腥的清算行动。这场惊心动魄的胡惟庸案前后持续了整整十年之久,无数人头落地,血流成河。就在人们以为一切都已经结束的时候,却没想到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
两年后的一天,噩耗传来,太子朱标不幸病逝。悲痛欲绝的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将朱标与四妃吕氏所生的儿子朱允文立为皇太孙,而没有选择朱标的原配夫人常飞所生的朱允通。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梁国公蓝玉以及开国公常生两家人都与朱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朱元璋担心一旦朱允通即位,这两个家族可能会凭借着与皇室的姻亲关系专权弄政,甚至导致国家陷入混乱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