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地面雷达和各种遥感监测设备的记录中。

黄色战机正在迅速爬升高度,并在同时提速。

高度2000米,速度1.2马赫。

(马赫数是速度和音速的比值,受大气压和高度的不同,计算方式也不同,这里简化,代指一下正常的音速。)

高度3000米,速度1.4马赫。

试飞员向塔台汇报,自己打开了加力燃烧室。

高度5000米,速度1.6马赫。

……

高度8000米,速度1.9马赫。

高度米,速度2.0马赫。

高度米,速度2.2马赫。

保持高度米,速度继续提升。

2.3马赫……

2.4马赫……

2.5马赫……

黄色战机的机舱内部,开始有些抖动。

试飞员全神贯注,看着仪表和液晶屏中的所有飞机数据。

2.6马赫……

2.7马赫……

2.8马赫……

试飞员敏锐注意到,机头部位显示的温度,已经超过了300摄氏度。

快要到达铝合金材料的承受极限。

机内的液晶屏上,已经开始闪烁报警标志。

试飞员皱了皱眉头。

此时,试飞员能够明显感受到。

这两台发动机,仍然存在着极大的余量和动力富余。

即便是再快的速度,也能飞出来。

反而是歼-20战机的机身材料,已经率先开始有些承受不了极高速度下所带来的高温。

歼-20作为一款设计重点在隐身性能上的飞机。

其气动外形,不可避免地会因为隐身设计,而受到一些细微的影响。

首次试飞,主要项目是测试发动机的稳定性,垂直起飞的性能,以及矢量发动机对机动性和飞行姿态的影响。

能飞到这个速度和高度,已经是有些‘超纲’了。

试飞员随即开始降低速度。

并且开始按照项目计划,测试其他的一些飞行姿态和飞行数据。

十几分钟后。

黄色战机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了机场的上方。

盘旋了一圈之后,对准了跑道,缓缓俯冲下来。

就在即将飞到跑道上方的时候。

黄色战机的背部和腹部的盖板打开,发动机尾喷口向下旋转。

在空中灵敏而准确地完成了悬停。

随后,在跑道旁一众工程师,紧张地注视下。

一边调整姿态平衡,一边缓缓下落。

最终,在众人紧张的目光中。

飞机稳稳地,垂直降落在了跑道上。

发动机的声音,开始减弱。

飞机背后的升力风扇,停止工作。

机身上下各处的盖板,开始闭合。

发动机尾喷口向后旋转。

尾喷口下方的盖板闭合。

随着一声轻微的声响。

发动机停车。

驾驶舱前后两扇舱盖,缓缓打开。

在场的所有人,全都是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便是经久不息的掌声和互相拥抱的庆祝。

地勤人员搬来了梯子。

试飞员稳稳地从飞机上,爬了下来。

一众工程师,立刻围了上去。

一个工程师沿着梯子,爬上飞机,开始拆数据记录的设备。

另外的工程师们,则是一脸兴奋地对着试飞员问道:“怎么样?感觉怎么样?”

试飞员想了想,随后说道:“我飞过歼六、歼七、歼轰七、歼八、歼八2、歼十、枭龙、歼16、歼20……”

“这是第一款……让我觉得飞机有些配不上发动机的飞机……”

“也是第一次让我觉得,歼20这架飞机,都有些配不上这台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的动力,太充裕了!”

“我甚至有些期待咱们的六代机了!”

“我觉得,六代机,可能才配得上这两台发动机!”

“用我家那小子那些年轻人的话说……歼20是I9 K+4090,一般来说1000W的电源就够用了。配个1200W的电源,就很富裕了。而这两台发动机,起码是2000W的电源!”

“太富裕了!太他妈富裕了!真的没想到,龙国的战机,有一天也能有这么富裕充沛的动力!”

“2.8马赫,我甚至还能感受到加速度的推背感!”

“完全不是艰难往2.9爬,而是随随便便,就能干3.0!”

“就是担心机体强度和温度……”

听完试飞员的话,在场的工程师们面面相觑。

不过很快,他们就又要投入到更加忙碌的工作中了。

在飞机降落之后没过多久。

一张模糊的照片,突然出现在了网络上。

由一位神秘的博主发出。

赫然是黄色蒙皮的歼-20在空中悬停时候的画面。

照片一出现在网络上,就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网络,瞬间沸腾起来。

“卧槽!我看到了什么?”

“悬停?垂直起降?”

“这个真喷不了……”

“狗特务!爬墙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