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龙国国内某地。

深山中一处秘密的洲际导弹发射基地内。

平日里冷冷清清的导弹基地,在接到了绝密命令之后,突然忙碌了起来。

两辆高大的吊车和一辆载着集装箱的重型卡车,沿着水泥路开到了一处巨大而厚重的钢铁盖板的旁边。

在这块盖板的旁边数百米的范围之内。

还有七八个一模一样的钢铁‘井盖’。

只不过那些盖板下的东西,并不是今天任务上的目标。

只有这个发射井下面的东西,才是这次任务要的东西!

一名火箭军大校军官,从吊车上下来,手里还拿着一只军绿色的对讲机。

军绿色的钢铁盖板,在指挥下缓缓打开。

露出了下面一个幽深漆黑的深井。

随着光线的涌入,井里面的东西,露出了它的真容。

一枚液体燃料的东风5B洲际弹道导弹。

导弹的顶端,是一个体型十分巨大,直径足足有三米多的军绿色圆锥体整流罩。

只不过,此时在发射井内的液压升降装置,已经将整流罩和导弹弹体进行了分离。

吊车将整流罩一整个吊起,随后轻轻放到了一旁。

粗壮又巨大的洲际弹道导弹前端的战斗部,露了出来。

那是一个圆锥体的单枚弹头,直径足足有两米多粗。

下面是白色,顶端一点点则是涂成了红色。

宽大的发射井内。

十几名火箭军士兵,将弹头和导弹进行了分离。

随后,吊车小心翼翼地将那枚巨大的弹头战斗部吊起。

又极其小心翼翼地将弹头,横着放置在了重型卡车后面的集装箱内。

这个集装箱是特制的。

并不是以往常见的侧面开门。

而是也可以从顶上打开。

集装箱内,则是放满了各种减震装置。

如果靠近些,就能发现。

外表虽然是一个集装箱。

但这个集装箱四周却并不是那些削薄的铁皮,反而是十分厚重的钢板。

钢板内部还铺设有厚厚的缓冲层。

这厚厚的缓冲层,使用了好几种材料。

有防止核泄漏和核沾染的铅层,有防止中子辐射的某种聚四氟乙烯屏蔽材料,还有防冲击层。

甚至,这个集装箱还有空气调节设备和空气过滤设备。

可以随时调节集装箱内的温湿度,也能随时对空气进行过滤,防止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的进入。

在将体型硕大的弹头放入集装箱内之后,集装箱顶上的盖子缓缓关闭。

吊车则是三两下将原本的整流罩,又吊起来,装回到了洲际导弹的顶端。

巨大的钢铁井盖,在液压装置的控制下缓缓关闭,恢复如初。

重型卡车则是以一种不紧不慢的速度,从大山深处的导弹基地内开出。

而这一切,都被近地轨道的各国侦察卫星和光学卫星,看得清清楚楚。

事实上,三个核大国的固定发射井,基本上都算得上是明牌。

位置大家都清清楚楚,头顶上也24小时不间断都有侦查卫星和预警卫星的时刻注视着。

外界也经常会讨论,这种老旧的发射井式洲际导弹,修在深山老林里,还是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射之前甚至光是灌注燃料就得不少时间……

它们也一定是敌方第一轮核打击的目标。

生存性其实挺低的。

可是……

为什么它们还是会存在呢?

其实,几个原因。

第一,这些固定的发射井是对方重点的监视目标,那么就在平时,就会极大消耗对手的监视和预警系统。大家都需要永远维持好几颗卫星在这些发射井的头顶上监视,并且还要各种手段去搞这些发射井的具体资料和情况。这就给对手增加了平时的成本。

第二,他们是第一批被核打击的目标,那么就天然可以替城市等‘次要目标’,分担相当一部分的核压力。

第三,这种发射井虽然固定,但其实抗打击能力非常强大。即便是在核打击中,只要不在爆心,稍稍有偏离,也能够存活下来。并不完全是想象中来颗核弹就能摧毁的。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液体发动机的洲际弹道导弹虽然燃料有毒、维护困难、机动性差、生存性差、发射需要很长的准备时间。

但是液体火箭发动机巨大的推力,能够让导弹携带更大载荷的战斗部,飞得更高更快更远!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意味着更难被拦截,而更大更重的战斗部,则意味着更大的威力!

当然了……还有第五……

这些导弹井未必就一定会是在被核打击之后使用的。万一是在被打击之前就使用了呢?

发射井这边的异动,立刻被卫星传回了各自的国内。

不仅是鹰酱,也有毛熊、呆英,甚至是髪国。

那些卫星几乎是立刻收到了指令:跟踪那辆卡车!

但那辆重型卡车在众星睽睽之下,沿着高规格的山路开进了一处隧道。

然而,隧道的另一头,却始终没有再见到有车辆开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