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目光落在云丛生上,明白了。
哦,云丛生就是被选中的呗,代替陈子君完成没完成的事。
可是他凭什么啊?
一个从五品,名不见经传。
岳相想到了云丛生的身世,似乎出身寒门?当年科举是第四名?
或许这就是被看重的原因?
御书房安静了会儿。
还是岳相先开口:“陛下,先不论圣旨是否存在,只谈陈子君案,已经可以证实,他是被冤枉的。”
皇帝偏头看他,老狐狸,一句话把先皇圣旨的事弄成了或真或假。
皇帝眯了眯眼:“岳相言之有理。”
意思是,默认先不谈什么先皇圣旨。
说起来,先皇对他这个继位者是挺不放心的。
留了两道圣旨,一道传闻在太后那里,另一道在龙隐卫手中。
应该是没有第三道了吧?
遗诏这东西,越多越不值钱。
皇帝表了态,其他大臣也松口气。
方银站在兵部尚书身侧,明显察觉尚书大人脊背都放松不少。
看来,没人想让皇帝去接那份先皇圣旨啊。
“陛下,陈子君若是冤枉的,当年的案子要重查,还有京城的两次刺杀,陈勇上京路上遇刺等等,都要弄个水落石出才好。”
户部尚书开口。
虽说案子大概,他们已经心里有数了,但断案要讲细节,不能忽略别的地方。
“陛下,此案拖的时日太久,几次在京城掀起风浪,若不尽快了解,只怕还有后患。”
又有大臣劝谏。
皇帝的目光就落在刑部尚书身上。
后者起身行礼:“陛下,细微之处,臣有些难处,不知如何处理。”
“哦?”皇帝挑眉。
“当年流放路上,追杀陈子曦之人,疑似与东月公主有关。”
刑部尚书说的委婉。
什么疑似,有关,分明就是认为对方有嫌疑。
别忘了,万胜还在牢里关着,不愿意出来,为的什么?为的是给皇帝展示态度,对当年追杀一事,追究到底。
皇帝沉默。
他的同胞兄妹,有两个。
他对八王爷不假辞色,对东月公主确实从小宠爱的。
若非前几年,东月太娇惯儿子,惹出祸事,引皇帝不满,也不会把她赶到封地去。
皇帝了解妹妹,知道她厌恶陈子曦。
在他看来,当年的追杀又没有成功,何必查个清清楚楚?
清衍起身:“父皇,说到姑姑,儿臣又想起一事。”
“说。”皇帝盯着他。
“姑姑的封地在泉州府,清闵彻查泉州府、晋州府私盐案时,查到了五股主要私盐势力。”
“其中一股青花帮帮主,容貌俊美,与姑姑关系莫逆。”
关系莫逆?
在场的没有傻子,自动理解为,东月公主的入幕之宾。
当公主养几个面首不稀奇,但私下偷摸的还行,捅破了就有损皇家颜面。
皇帝都后悔让太子说了,就知道他狗嘴吐不出象牙来。
“来人,让东月十日内进京,不得有误。”
皇帝冷声吩咐。
有内侍匆匆下去。
“父皇,还有一股小势力,是三公主的,被宁王亲自接手,不知宁王可提过?”
清衍跟上眼药一样。
皇帝瞪了他一眼。
“晋州府、泉州府私盐案,清闵已经告破,只是有些尾巴,没弄干净,就让平王协同察查。”
平王代表的是皇室,有他在,才能更好去审三公主、东月公主。
清衍目的达成,就安静了。
“爱卿,可还有难处?”皇帝目光重新落在刑部尚书身上。
问话看似温和,但眼里的愠怒不加掩饰。
刑部尚书觉得自个很无辜,逼迫皇帝做选择的是太子,却要迁怒他。
但他是个成熟的官员,会独自吞下委屈。
“没有,臣定当尽快结案。”
“嗯,朕让京兆府继续协同查案。”
皇帝冷淡道。
正事商量完,岳相他们才离开,只是个个脚步沉重,心情复杂。
谁也没想到,查个陈年旧案,挖出一颗雷来,一颗能引爆所有人的雷。
云丛生,这个从五品小官,彻底走进了朝臣们的视线。
到最后,御书房只剩下皇帝一个人,太子都被他打发走。
现在他看见太子就烦,臭小子主意太大了,有事都不提前告诉他这个父皇。
御书房安静下来,皇帝连着喝了三盏茶,才平静下来。
平静下来后,脑海里第一个念头,不是收不收回龙隐卫、冬月和三公主背着他做了什么、宁王……
而是突兀出现陈子君的身影。
他祭天登基后,第一日大朝会。
是陈子君带朝臣向他行礼。
当时他怎么想的?陈子君大不敬,朝臣都要先看他的脸色,才敢回应天子。
他为新帝,最是志得意满时候,想要开科举,选拔人才,培养心腹。
满朝文武都没意见,陈子君站出来反对,说科举当有制,以制为准,为君不可随心所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