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病人喝下大青龙汤后,只觉得浑身暖洋洋的,满头大汗。

他的颤抖和咳嗽,也都好了许多。

曹安让病人在诊疗室里找了一张病床,让病人躺下。

给病人一个喘息的机会。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病人身上的汗水越来越多。

而且,他的身体状况似乎也比之前好了许多。

病人的家人一伸手,就感觉到了一股冰冷的寒意。

很明显,他的热度降下来了。

家人都很高兴。

“曹医生,你太厉害了。”

“其他医生都不愿意接这个活,你倒好,一副药就把高烧给治好了。”

这个时候,病人已经完全恢复过来,他朝曹安勉强一笑:“多谢医生。”

再过了半个钟头,他的高烧已经完全消失了,他的咳嗽声也几乎消失了。

但病人浑身上下都是汗水,就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病人的家人都有些着急了。

“医生,我哥这是怎么了?”

“是啊,医生,他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

曹安微微一笑,对着范彬彬招了招手,让他把自己的参羹送到了自己的面前。

“那就让这个病人喝下去好了。”

范彬彬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这是一种很好的补品,可以养阴敛汗。”

“难怪你要给我炒一株人参。”王耀道。

曹安笑道:“仲景云说:出了一身热,血流不畅,脉沉迟者,泻下身寒,脉细弱,血少者,加人参。”

“出了一身的汗,会伤及本源,用这独参汤补益气血,是最好的选择。”

曹安也明白,在现代,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出了一身大汗,用液体来补充体内的阴气,也是可行的。

但现在才刚刚开始,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普及。

更别说是输液了。

范彬彬将自己的人参汤喂了下去,病人的呼吸变得平稳了不少。

额头上的汗水,也渐渐的流了下来。

再等了半个多小时,那名病人终于出了一身大汗。

这个时候,患者能站起来,和患者的家人聊着天,明显是康复了。

“多谢曹医生。”

“就在刚刚,我差点就死了。”

“好险。”

曹安笑道:“以后我就不会做这种没脑子的事了。”

“不是所有人都能参加的。”

“一步一步来,一步一步来。”

患者尴尬的点头微笑:“医生,我记下了。”

病人离开后,办公室里又恢复了安静。

很快。

曹安的诊疗室里,楚院长领着一群人过来。

“小曹,你治好了吗?”

楚槐一脸的惊讶。

曹安点点头:“嗯,加起来还不到两个时辰。”

闻言,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两小时?”

楚槐道:“小曹啊,这药是怎么回事,拿出来给我瞧瞧。”

曹安没有丝毫隐瞒,很干脆地把桌子上的药方交给对方。

这是一份用蓝色印纸制的副本。

原稿已送到配药处。

楚槐接过那张方子,仔细阅读。

周围的医生们,也都凑了过来。

“麻黄45克?”王耀听后一愣。

“卧|槽?你是不是用了《伤寒论》中记载的那种药?”

曹安点了点头:“不错,方子里的方子,若是没有足够的用量,只会徒有其表,无法发挥出它真正的功效。”

根据后人的研究,张仲景生活的汉朝时期,一斤重约为15.6克。

汉朝的一两银子,大概是现在的3.4两左右。

在《伤寒论》中,麻黄六克(去皮),桂枝二克(去皮),甘草二克(炙),杏仁四十颗(去皮),姜三两(切),红枣十个(切),鸡蛋大小的石膏(末)。

按照这样的用量,六两麻黄就相当于九点六两。

在现代,绝对不会有人用这种药。

古籍中有说,一杯水能治好人,但这是根据用量来定的。

若服下90余两的麻黄,则患者体内的一切寒毒可在极短的时间内清除干净。

而麻黄的主要作用是解表清热。

如果用了那么多的麻黄,病人很有可能会因为过度劳累而死亡。

就连曹安,也只是用了一半的药方。

出汗以后,就需要大剂量的人参来补充体力了。

一名大夫看了一眼曹安道:“那个患者浑身都是汗,而且还在不停地往外冒,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的?”

闻言,所有人都来了精神,看着曹安,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这才是重点。

《伤寒论》中有“大青龙汤”的说法,是以出汗为宜。

只是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出汗较多者,用温热的粉末敷在脸上。

就是把烧好的面粉洒到身体上,把汗腺给堵住了。

很明显,现在的人类是不会接受这种方法的。

太可笑了。

所以,大青龙汤,一天只能服用一次,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旦吃下去,发烧还在,就不要食用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