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三人继续上路。
依旧没有选择御剑,也没有在驿站处租个车马代步,离开这座边关小城之后,与先前一样,见山翻山,遇水过水。
北晋国的边境线上,无论是大城还是村镇,都有朝廷重兵把守,对于进出来往之人,盘查的极为严格,哪怕是官道上,每隔数十里都会有一支十几人的军队驻扎。
听说是因为最近的桐叶洲,大泉王朝那边不太平。
据说是因为几头大妖魔作祟。
这个妖魔,其实就是妖族。
山上人称为妖兽,山下百姓,则是喜欢叫做妖魔,或是山魈、精魅等等。
毕竟在凡夫俗子眼中,那些喜好吃人的野兽,可不就是污秽之物。
因为边关戒严的关系,宁远也就没有走官道,倒不是他怕什么,只是身上没有通关文牒的情况下,不免会滋生许多麻烦。
不怕麻烦,不表示就喜欢麻烦。
带着两人跋山涉水,要是刚巧碰到什么破庙凉亭之类的,才会休歇一晚。
要是没有,那就星夜兼程。
在此期间,进入大泉王朝境内,路过一座城镇之时,宁远跑去购买了一些书籍,不多,也就三本。
一本是地方县志,书本极厚,枯燥乏味,但是通过它,能更快的了解一国之内的风土人情。
甚至这本县志里头,还隐约描述了一些太平山仙家宗门的事儿。
不过很少,寥寥几句而已。
县志是宁远读的。
剩下两本,一本《小学集解》,一本《幼学琼林》,则是给裴钱抄的。
《小学集解》不算厚,属于稚童初学书籍,也是儒家的启蒙读物。
而《幼学琼林》相对来说就比较深奥了,分四卷三十三篇,内容涵盖之广,天文地理,文武科举等等,皆有。
都是出自文庙,无一例外,也都是诸多功德圣人亲自编纂。
儒家一向包容天地,这在浩然天下能容纳诸子百家一事上就看得出来。
而文庙的几位圣人,他们的学问,也从不会藏私,书写刊印成册之后,遍及整个浩然天下。
任何人,哪怕是阴神鬼物,都能花钱购买,带回家中研读。
各大书院的书生,从何而来?
还不是从山下来,一些读书种子,寒窗苦读十几载,说不准就能不自知的温养出一缕浩然正气,在被书院发现之后,往往都会招徕过去。
蛮荒天下的文海周密,早年还是浩然贾生之时,就只是个穷酸书生,连秀才都没考一个。
但人家愣是靠着读书,自己就编了一本修道秘籍出来,一路破境成了仙人。
宁远不奢望自己也能如此,人有自知之明,但他如今,也想读那么一点书,虽然估计没什么大用。
但总归是没坏处的。
裴钱天天充当苦力,耐心一点点消耗完,开始逐渐显露出本性。
她不敢在宁远面前抱怨,每次都只在阮秀那边叫苦不迭,说什么明明师父是御剑仙人,却偏偏要用两条腿来走路。
这跟脑残有什么区别?
小姑娘实在是想不通。
她倒是没有埋怨读书一事,抄的算不上多认真,但也不算是不上心。
白天负责开道,到了休息时候,裴钱就跟着阮秀念书。
后来某一天,小姑娘实在憋不住,就问了阮姐姐自己的心中所想。
阮秀很耐心,笑着跟她解释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裴钱似懂非懂,后续几天,也没有再埋怨什么,但之后还是越想越怪,索性在一次留宿破庙时候,找上宁远重新问了一遍。
裴钱小心翼翼问道:“师父,阮姐姐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觉得对吗?”
宁远愣了愣,没有直接回答她这个问题,而是认真的想了想,最后缓缓说道:“这句话,得看用在什么地方。”
小姑娘坐在地上,双手环抱双膝,下巴搁在上面,轻声道:“我娘虽然对我不太好,但她跟我爹不一样,她很能吃苦,也很勤快。
那时候的家里,吃穿用度都是我娘去帮人做针线活换来的,天一亮就开始缝缝补补,一直到太阳下山才会停下。”
“晚上不干活,是因为油灯很贵,打着灯补衣服,花的钱更多。”
“可是我娘也没有成为人上人。”
宁远点点头,“苦难就是苦难,这个东西,从来不会带来成功。”
“吃苦,也不会是所有人成功路上的洗礼。”
顿了顿,宁远补充道:“但是这要分人,有人生下来就是富贵人家,自然不需要,也不会吃苦。”
“可天底下又不都是有钱人,吃不饱饭的,比比皆是,想要活下去,还想活的更好,不吃苦,又能怎么办呢?”
“吃很多苦,跟成为人上人没有任何关系,但起码能吃饱饭,也仅此而已了。”
宁远继而说道:“倒也不是如此绝对,靠吃苦吃成个有钱人的,也有,但极少。更多的,还是用脑子吃饭。”
裴钱闷闷道:“脑子就一定大于力气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