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夫人好奇地往讲台前凑了凑,纳闷道:“这么大的屋子,先生在上头讲课,后排的人能听清吗?”
白晚晚笑着指了指讲台上方的梁木:
“您看那梁上,我们特意装了几块空心的木槽,声音顺着木槽能往四处传。
不管坐在哪排,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正说着就见有位先生拿着书卷从侧门进来,路过时还朝众人拱了拱手,神情温和得很。
“我们书院的班分好几类,从刚启蒙的小娃娃到准备考学的学子都有。”
白晚晚边说边往门外引:“我先带你们去看最小的班,都是三、四岁的孩子。”
众人跟着她拐进旁边一个院子,刚走到窗边,就听见里头传来软糯的念书声:“人之初,性本善……”
扒着窗户往里看,只见二十来个穿小布衫的娃娃,围着几张矮桌坐得整整齐齐。
桌上没放厚重的典籍,只摆着画着小图的识字卡,有的卡上画着苹果,旁边写着果字,有的画着小鸟,旁边写着鸟字。
有个扎着小揪的娃娃坐不住,小手偷偷去摸桌上的卡片,教书的先生没板着脸呵斥,反倒走过去拿起卡片,笑着问他:“你看这画上是什么呀?能念出这个字吗?”
娃娃眨了眨眼,小声答:“是……是兔。”
先生点点头,又领着他念了两遍“兔”字,娃娃也跟着念,眼里满是认真。
“这小娃娃的班倒有意思,不像别的书院一上来就逼着背书。”有位夫人看着里头的景象,忍不住轻声说。
旁边的夫人也点头:“你看孩子们坐得住,还愿意学,这样比硬灌强多了。”
白晚晚站在窗边,看着夫人们眼里的赞许,笑着补充:
“小孩子坐不住,用画图的卡片教他们认字,记得快也愿意学。
等他们再大些,再教正经的书,一步一步来才扎实。”
窗边的一位夫人听得心动,往前凑了半步,声音压得更轻:
“白大人,那像三、四岁的孩子,你们也收吗?
我家小子今年正好三岁,我想送他来,可又怕他太小,在这儿不会照顾自己……”
白晚晚闻言笑了,语气温和又笃定:
“夫人放心,这么小的孩子我们收的。
考虑到他们年纪小,我们允许每家带家丁过来照料,不过最多只能带一位。
人多了容易乱,也怕扰了书院的规矩。”
她顿了顿,话锋稍显郑重:
“只是有一条,家丁在这儿只能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孩子们上课、作息,必须得听书院的教学规矩。
可不能由着家丁护着、坏了章法。”
那位夫人忙不迭点头,追问道:“愿意!怎么不愿意!那你们这书院,一学期得多少银子?我好早做准备。”
“一学期收五两银子,要是按年缴,一年是十两。”
白晚晚报出数目时,语气平稳:“这银子里,除了学费,还含着孩子在书院的三餐和日常用的笔墨纸砚,不用额外再花钱。”
夫人一听,心里更踏实了,五两银子一学期,连吃用都包了,比家里请先生教还划算。
更别说书院里还有那么多宝贝字画、这么好的环境。
她当即笑着道:“这价钱公道!等回去我就跟夫君说,赶紧把孩子的名儿报上!”
林早早冷笑一声道:“谁敢把孩子放这里啊!到时候被虐待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就看到院子里,有几十个孩子在练武,有个孩子不想练,一直在哭。
众人循声望去,就见一位身着短打的武教头,语气里带着几分严厉:“你为何不愿来练武?”
那孩子抽抽搭搭的,眼泪挂在腮边:“我娘是送我来学书本知识的,没让我来跟你学功夫!”
武教头声音陡然拔高,目光扫过周围几个怯生生的孩子:
“别以为会写字就是能耐!你们将来要去参加科举,一路上风餐露宿。
考场里一坐就是一整天,没有好身子骨,熬都熬不过去!
再说,我教的功夫能防身,真遇到危险,比你手里的笔管用得多!”
他顿了顿,语气更硬:“要是实在不愿意学武,就回去跟你娘说,明天不用来书院了!”
旁边的林早早冷笑一声道:
“诸位瞧见了吧?就这书院,还想收学生?
人家家长好端端送孩子来读书,他们倒好,逼着学武不说,还动不动就赶人,这不是得罪人是什么?”
有位夫人小声附和:
“可不是嘛,我也觉得这规矩太苛刻了。
孩子才这么小,哪禁得住每天练武?”
白晚晚等她们说完,才轻声开口道:
“诸位夫人,我们书院确实有规矩,所有学生,每天必须学一个时辰的武,这是必修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要是觉得这苦吃不了,确实不必勉强留在这儿。”
她话锋一转,目光扫向练武场里动作利落的武教头,声音清晰了几分:
“只是我得跟诸位说清楚,我们请的这些武教头,都不是普通人。
有曾在军营里当过将士的,有江湖上有名的武师,个个都是一顶一的高手。
孩子们跟着他们学,不仅能练出好身子骨,将来不管是应付科举的辛苦,还是遇到意外情况,都多了一层保障。
这不是苛刻,是我们对学生的长远打算。”
她指了指练武场另一侧,几个稍大些的孩子。
正跟着武教头练扎马步,虽额头上渗着汗,却没一个叫苦的,站姿也比寻常孩子挺拔不少。
您看那些孩子,刚来的时候也怕苦,现在不也坚持下来了?
身子壮了,上课也更有精神,这就是练武的好处。”
有位夫人点了点头道:
“我家小子在这里快半年了,不单是身子骨比从前结实了,性子也开朗许多。
读书、做事都比以往用心不少。”
白晚晚笑道:
“这是很正常的,我们书院不是其他书院能够比的,而是德智体育全面发展。
你们舍不得自家孩子吃苦,那千万不要送到我们这里来。
我们这里必然是需要吃苦的,因为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就需要每天上山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