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明末封疆 > 第531章 再回辽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顶顶“欺君”、“僭越”、“擅权”、“祸国”、“引寇”的大帽子,如同冰雹般砸向刚刚立下不世之功的魏渊。

朝堂言官纷纷附议,引经据典,言辞激烈,仿佛魏渊所做的一切,非但无功,反而是滔天大罪,足以祸乱天下!

崇祯的兴奋感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阴晴不定。

不久前还沉浸在狂喜之中的他,此刻却被这些刺耳的弹劾拉回了现实。

言官们的话,像一根根刺,扎在他多疑而敏感的心上。

魏渊确实没有第一时间上报未死的消息,废立国王、诛杀使臣也确实太过惊世骇俗。。。他会不会真的。。。尾大不掉?

看着御案上那份字字惊雷的捷报和沉甸甸的国书,再看看那些言官的奏疏,崇祯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殿内的气氛变得凝重而微妙。

最终,崇祯缓缓坐回了御座,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案。他没有像言官们期望的那样勃然大怒,下旨严惩魏渊,也没有完全无视这些弹劾。他的声音带着一种疲惫的平静,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决定:

“传旨,魏卿之事,朕已知晓。其海上遇险,情有可原。朝鲜之事,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金自点勾结建虏,证据确凿,死有余辜!清使额尔图,助纣为虐,死于乱军,咎由自取!至于设立将军府、驻朝官,乃至日本通商臣服。皆是为保朝鲜社稷,震慑建虏,通联外援之策!魏卿临机专断,虽有逾越,然其心可悯,其功,甚伟!日后再有言官弹劾魏渊,定不轻饶!”

他顿了顿,对身旁的王承恩说道:

“这些言官所奏,全部留中。”

最终,崇祯将那份弹劾奏章揉成一团,丢进了废纸篓。

他选择相信魏渊,至少,在辽东大局未定之前,他需要这把锋利的刀。

辽东,小凌河入海口。

寒风凛冽,吹拂着枯黄的芦苇荡。

简陋的渔港码头上,旌旗招展,甲士林立。闻讯赶来的祖大寿、武安国、以及众多辽东将官,早已在此翘首以盼。

远处海平面上,一支庞大的舰队劈波斩浪,缓缓驶来。

为首旗舰“定远”号那巍峨的身影,如同移动的山峦,越来越清晰。

甲板上,那面巨大的魏字帅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宣告着主人的归来。

魏渊一身戎装,披着玄色大氅,按剑立于船头。

他目光深邃,越过浩渺的海面,投向那片熟悉而又满目疮痍的土地——辽东。

终于,他回来了!

舰船缓缓靠岸。跳板放下。

魏渊深吸一口带着海腥味和辽东特有寒意的空气,迈着沉稳而坚定的步伐,踏上了坚实的土地。

“恭迎晋国公凯旋!”

“恭迎督师大人!”

码头上,以祖大寿为首的辽东文武官员,齐刷刷地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带着敬畏与期盼。

他们身后的将士们,更是目光灼灼地看着这位传奇统帅,看着他身后那支军容鼎盛、从血与火中归来的庞大舰队和精锐士卒。

一股久违的、名为“希望”的气息,开始在辽东冰冷的空气中悄然弥漫。

魏渊的目光扫过众人,扫过远处依稀可见的小凌河城轮廓,最后投向更北方的、那片被建州女真占据的广袤土地。

他的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要刺破那层笼罩在辽东上空的阴霾。

脚下,是大明的土地。

前方,是未尽的征途。

新的风暴,正在这白山黑水间酝酿。

本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