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从前有个协谷镇 > 第483章 路灯成了面子之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能成吗?”

杨振平和何绪海对视一眼,他俩发现这事似乎真的可以干。

“县里都在搞亮化美化工程,镇上凭啥就不能干?”

这会县里正在进行亮化美化工程,河堤、大桥上都装着漂亮的灯带,站在河边一眼望去,就跟一幅画似的。

“也对!”

杨振平跟何绪海对什么灯光造型不感兴趣,他俩在意的是,如果按照县里的标准打造,那需要的钱可就不是两三万这个级别了,搞不好需要几十万、上百万,那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实在是太大了!

他俩还想拉着郑为民一起去,郑为民又不傻,当场就给拒绝了,这事成了跟自己没关系,万一出点幺蛾子,那还不要了他的老命!

牛进明这会正搜肠刮肚的找亮点工作呢,听完杨振平和何绪海的汇报之后,当场决定启动镇区亮化美化工作,要嘱咐一定要大干、快干、高标准干!

当天晚上,杨家庄和小杨庄的亮化美化工程就开始施工,彩灯和灯带像不要钱似的往墙上装,各种管线也跟着开始铺装。

等到工程末期试灯的那晚,整个镇区姹紫嫣红的仿佛在梦境一般,街面上梦游的人比白天还多。

忽悠瘸了杨家庄和小杨庄,郑为民本以为这事就顺利了,没想到各村正式开始施工之后,各类问题集中爆发出来,到了郑为民这里就是各种信访事件。

这天又有人来到了综治办,找郑为民反映问题。

“你是郑主任吧,村里安路灯这事归你管吧!”

来的是个六七十的老爷子,看穿着打扮,给人一种老实忠厚的感觉。

“你有什么事?”

郑为民看他这模样,心里立刻警惕了起来,能够直接找到他办公室的人,能忠厚到哪去?

“安路灯这事归你管吧?”

老爷子想确认郑为民的身份。

“你先说说什么事吧!”

郑为民就是不回答这事归不归他管,如果是来咨询具体问题的,他可以立刻帮忙解决。但要是来上访的,那就需要去信访办登记之后,他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置。

“我是前山村的,我们村里装路灯,为啥人家的家门口有路灯,我们家门口没有?”

老爷子见他没有搭理自己的意思,只好说出了自己的信访诉求。

前山村是协谷镇东南方向的小山村,跟他对应的还有个后山村,两个村中间隔了一座不大的小山头,都是王庄管区下辖的小村,村里老百姓大多以种地、种蘑菇为生。

“两盏路灯隔着多远?”

郑为民这阵子也没少接待这样的来访群众,根据当初商量的结果,村里的路灯只要不超过三十米,就算合适的。

“你看看我们村这帮腐败分子装的,怎么也得有一百多米吧!”

老爷子一脸的痛心疾首,仿佛村委会都是一帮中饱私囊的存在。

“一百米?”

郑为民有些玩味的看着他,他都懒得揭穿他,如果说别的大村,为了避免超支,还可能将路灯放的稍微远一点,像前山村这种一百多户的小村,如果按照一百米的间隔装路灯,估计全村也装不了几盏。

“没量过,差不多吧!”

老爷子见他似乎不相信自己,神色有些异常。

“咱在这说也没意思,咱们去你们村看看,实地量一下,如果不到三十米,让你们村里加路灯就是了!”

郑为民也不想在这跟他扯淡,他有一阵子没去前山村了,正好趁这个机会,去村里看看路灯装的怎么样了。

“不用这么麻烦,你跟我们村书记说一声就成。”

老爷子见郑为民要去实地查看,顿时急了,他来就是想诓骗郑为民给村里打个电话,让村里在他家门口装盏路灯,这要是去了现场,那还不当场穿帮。

“我正好也有事去你们村,走吧!”

这老爷子越是不愿意,郑为民就越要去看看,否则这老爷子跟他矫情起来没完没了。

虽然老爷子万般推辞,但是在郑为民的坚持下,还是把他拉到了车上,王文军一脚地板油,就把他俩拉到了前山村。

前山村的书记崔延明正带着电工,给路灯布线,一转头看到镇综治办的车来了,就赶忙迎了上去。

“郑主任,你怎么来了?”

前山村本身就小,再加上村里人少、事少,跟镇上的关系不算密切。

“你们村有人去我那反映,说是两盏路灯得隔了一百米,我觉得有些不对劲,过来看看。”

郑为民冲车里努努嘴,那个信访的老爷子这会躲在车上不敢下来。

“一百米?我们村才多大?”

崔延明被气笑了,前山村东西不过六百米、南北才二百多米,如果按照一百米的间距安装路灯,估计十来盏灯就够了。

“我也寻思,这年头愿意给镇上省钱的不多见了!”

郑为民拿他开玩笑,像前山村这种小村,为了更多的争取经费,能装路灯的地方,恨不得都给装上,哪有给镇上省钱的道理。

“大叔,怎么是你?我还以为谁呢,你们胡同我都给你多装两个灯了,怎么还去上面告我们呢?”

崔延明往车里一伸头,就看到躲在后排的老爷子,顿时气就不打一处来。前山村这种小村,也没几户人家,村里基本上都是亲连着亲。

“人家家门口都有,凭啥我家没有?”

这老爷子见自己的谎言被拆穿了,索性破罐子破摔,直接跳下车,跟崔延明对峙。

“你们胡同都快十五米一个灯了,你还想干啥?”

崔延明被气的眉毛都歪了,他这边还巴巴的给大伙谋福利,这一个不周全,就被人告镇上去了。

“我不管你怎么安的,我家门口没有,就是不行!”

老爷子仗着自己的年纪和辈分,也不给他留面子,直接耍起了无赖。

平安灯建设初期,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为啥路灯不放在我家门口?

在很多老百姓看来,家门口有路灯,似乎成了身份的象征,谁家门口有路灯,那就表示这家在村里有人、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