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对地导弹……嗯,情况好一点,但是也有限。因为没有性价比的缘故,GDI陆军装备的地地导弹主要是反坦克飞弹。巡航导弹基本上都给了海军和空军、弹道导弹……那东西的维护费用太贵了,需要一整个配套的能抗离子风暴干扰的发射基地(导弹车做干扰系统不容易,而且也太容易被偷了,想想NOD那无孔不入的钻地技术),并且对于第二次泰伯利亚战争后的GDI来说存在的意义不大,(你要用弹道导弹来炸什么?把整个黄区炸上天?还是引爆红区催动泰伯利亚污染?)更是死的差不多了。
所以,当初一众GDI高级军官得知费城空间站被炸了时候,他们第一反应不是惊讶于费城被炸了。而是先惊讶于NOD从哪里搞得资源和技术搓出来了一枚能够够到费城空间站的弹道导弹、然后就是惊讶于离子炮网络怎么歇菜了、最后才是费城怎么炸了。
扯的有点远了,让我们把视角挪回来。
终于,轮到四中队的战机上跑道了。
“伙计们,各就各位,轮到我们了。”在塔楼允许进入跑道的通讯声中,第四中队的火鹰战机缓缓进入跑道。和比较稳妥的第三中队不同,第四中队选择三机一起起飞,这样更加考验驾驶员的水准,同时效率也更好。
“空域已清空,可以开始起飞。祝你们好运,小伙子们。”在塔楼的命令下,第四中队的火鹰战机依次飞上了天空。
“组队组队,按照预先安排的来,四机一组。”最先起飞的战机在机场附近空域盘旋了几圈,好等待中队里的其它飞机跟上。虽然过会大概率是零零散散的飞回来,不过不妨碍他们依然是用编队飞行的方式前往前线。
“没人落下吧?好,我们走吧。”在确认队伍准备就绪之后,中队长也是一拉操纵杆,开始调整航向朝着前线飞去。
而在途中,理所应当的,第四中队的火鹰与其他中队的火鹰在空中相遇了。
“我这辈子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飞机,这高低得超过一百架吧?”看着雷达上密密麻麻的友军光点,不管什么人都会油然而生一股震撼感和安全感、以及因为自己可以成为这个队伍组成部分的自豪感。
“一百架可能都少了,四百架打底,我都看到了海军的舰载机,两点钟方向大概三千米左右的位置,你看见了吗?”因为海军航母的短途起降的需求,所以海军配备的火鹰较之常规火鹰,牺牲了一定的机动性和配重,空战性能更差、载重更小,但换来了能够短途起降的能力。同时,这种型号的也可以在前线情况相当糟糕的野战机场里进行起降。
“老天,你眼神真好。”三千米的距离,只能说……
“我看的是机载雷达。”那没事了。
就在这个时候,所有飞行员的通讯频道受到了一则最高级别的通讯。
“小伙子们,下午好。不要太介意我这个老人家也来掺和你们这些年轻人的活动,毕竟人老了总是会怀念年轻的时光啊。”这个人大家都很熟悉,GDI欧洲战区空军总司令,杰诺大将。
“将军!”很明显,对于这样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出现在空中的战场上还是多多少少让大家有些惊讶的。
“吼吼,我就这么不受你们待见吗?还真是伤了我这个老头子的心啊。”在这几百架战机组成的庞大机群里,两架有着鲜明涂装的火鹰逐渐加速,来到了机群的最前端。
“将军,有话快说,有屁快放,我们马上就要到了。人上了年纪话都这么多吗?”这位敢怼大将的人只能是GDI欧洲战区空军副总司令、那支两机编队中的僚机驾驶员,空军中将诺恩。这位可就年轻许多了。
“好,那就让我们直入主题吧。”把场子暖起来了,说话的效果就好多了。
“小伙子们,现在的情况已经不需要我再多解释了。你们每个人都很清楚现在的战况,不容乐观不是吗?
坦白说,面对那样的敌人,我可不敢打包票说我们一定能打赢。敌人的科技水平远超于我们,甚至搞不好数量都比我们多,更别提现在敌人还占据了先手,搞得我们不得不在人家控制的区域与它们交战。”
通讯频道很安静,除了大将以外没人发言。大家都只能听到大将那侃侃而谈的话语、感受着战机在空中超音速飞行时与空气的摩擦、以及自己在飞行头盔里发出的沉重的呼吸声。
“嘛,这个时候说什么激励人心的话语就还是算了吧,坦白说我也不擅长。所以让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这是我爷爷辈给我讲过的有关天空的老故事。
差不多距今一百多年前,一个叫做希特勒的人带领着纳粹德国踏平了整个欧洲大陆。随后他也是理所应当的把目光投向了我们大不列颠。
因为海峡和皇家海军存在的缘故,希特勒无法直接用陆军征服大不列颠。于是他派出了当时世界上经验最丰富、规模最大、也是他能征服欧洲大陆的关键,德意志空军来对付我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