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陆逊主力大军驻地。
前番交战,吴军几次失利,主力兵马损失严重。
陆逊担任大都督后,立即严令所有主力大军收缩固守。
陆逊将所有主力大军收缩于后方,将其他杂牌部队派到前方。扼守各处营寨,阻挡刘备的进攻。
一则保存大军主力,恢复大军丧失的士气和体力。
二则以这些杂牌部队消耗刘备的战力。
这些杂牌兵马虽然战力比不上主力兵马,可也经过训练。坚守营寨不成问题。
就算要兵败失地,他们的存在也会让刘备损折损一些兵力,虚耗一些士气。
而为稳定前方兵马的军心,陆逊又让孙桓率领五千主力驻扎在宜都一线。既能收拾前方残军,又起震慑军心之用。
中军大帐内,被刘备轻视,视为黄口孺子的陆逊正在召集众将。
刘备称为黄口孺子的陆逊,其实已年近四旬。前期没有参与赤壁大战,也没有更多的单独领兵的名声在外。
所以陆逊才会给人一种初出茅庐,黄口孺子的感觉。
陆逊出身江东氏族陆家,更是孙策的女婿。按照辈分,陆逊还得管孙权喊一声叔父。
其实孙权用陆逊不仅是对陆逊才情的赏识,更是因为陆逊是自己人,孙权有一定的信任基础。
孙权对陆逊能否击败刘备,没有足够的把握。可是他相信陆逊不会背叛他,也了解陆逊的才华,所以让他一试。
毕竟自周瑜,鲁肃,吕蒙之后,江东只有将军,而没有一个真正的统帅。
而陆逊正是他心中的一个选择,一个期望!
陆逊全副武装,双手环抱,站在地图前凝视不语。
接到陆逊的召集后,一众将领不紧不慢的来到军帐之中。
“大都督”
一众将领分列于大帐两侧,向陆逊行礼。
这声音不说有多大,就说这其中明显能听出些不情愿。
东吴军中将领大多孙氏元老宿将,不说不久前刚刚战死的,历经三代的老将程普。就是现存的韩当周泰等人也已在军中多年,年龄比陆逊长,资历威望军功就更不用说了。
陆逊战绩很少,所以在军中的威望不足。在这些中流砥柱的老将眼中,与刘备一样,陆逊就是个黄毛小子。
即使是官大一级压死人,这些老将还是不服陆逊。
陆逊转身安坐于帅位之上,抬眼看了看众将领。
韩当周泰等老将依旧是我行我素,根本不鸟陆逊。一脸傲然。
“诸位坐下吧”
“谢大都督!”
陆逊是聪明人,他知道这些老将不服他。
他一至军中,便跃居全军之首任大都督。这些老将不仅是轻视他的领兵能力,更是为让他这样的人占了大都督的位子感到不爽。
吴侯的军令不管用,他必须要用一场巨大胜利才能奠定自己的地位。
而现在,机会来了!
陆逊眼底深藏着狂热的战意。
“不知大都督突然召我们前来,是有何事啊?”
这一声询问声中依旧带着明显的不屑之意。
韩当斜视陆逊,“莫非是大都督惧怕刘备远在百里之外的兵锋,还要往后转移大军吗?”
韩当一开口就是刺,在一众将领面前丝毫不给陆逊面子。
陆逊没有与他过多计较,而是朗声对众将说道。
“诸位,这一次本都督不要你们后退,要你们勇往直前!”
陆逊语气平淡,可落在诸将耳中,却惊得帐中立时无声。
连韩当听后也微微愣住,不由得的侧目看向陆逊。
有将领试探问道:“大都督,您刚才说的是前进,不是后退?”
陆逊看向那名将领,“当然是前进!”
陆逊上任这几个月来,将主力调离前线,保存实力他们可以理解。
可是保存的有点太保守了,任凭蜀军怎么叫骂就是不出战。
那些蜀军可缺了大德了,捎带着,不但骂孙权祖宗,连他们这些将领的祖宗八辈都捎上了。
平白无故听着人家骂你祖宗,还不能还手。再这么让人家骂下去,让别人听了去,日后怕要广为流传了。
将领们多次向陆逊请战,得到的回复都是不准,每一次陆逊发出军令都是向后撤退。
如今陆逊一改往日作风,竟然要他们前进,确实让人必是不知所措!
可这并没有让老将们对陆逊有多少改观。
“此时下令前进又如何?刘备连克我军营寨,此时屯兵等待与我军交战。前进可以,不知大都督有无破敌之计呢?”
这一点也正是众将领们所关心的,他们是要求出战,可也不是去送死。如果没有破敌之策,没有战机,他们拿什么和刘备的大胜之师打。
陆逊开口道:“前番我收缩主力,避敌不战。一则为保全大军实力,二则是为拖延时间,等待战机,等刘备露出破绽!”
陆逊目光坚定,“至今日,本都督可以明确的告诉诸位,刘备破绽已现,败局已定!”
“我军必胜!”
一众将领听陆逊说的如此言之凿凿,纷纷交头接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