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很了解这些世家。
即便这些世家现在对大乾的军队十分热情,岳飞他们依然不感冒。
现在是这些地盘刚刚被大乾接手,最重要的是稳定下来,
不然他们都打算对这些世家大族开始动手了,因为嘴脸着实有些难看了。
当然,高颎、寇准、耶律楚材等人也都清楚地说明了这件事,
要让他们遵守大乾律行事,这些世家大族都接受了。
大乾律是非常细致的一部律法,
很多就是针对世家大族的,最主要就是土地兼并、恶意竞争和欺压乡里。
其实还是有一些世家大族是很喜欢战争时期的,因为他们可以借机发国难财。
尤其是那些土地兼并的既得利益者,占据了非常多土地的世家。
他们不仅可以自己囤积粮食,还可以在外购买粮食,在战时发国难财。
在百花皇朝就有一些世家在这么做。
当然,他们当时盯上的不是战时。
而是因为百花皇朝的防御建设,
导致的民力滥用,无人种地,
再加上土地兼并和高额的农税,
最终结果就是粮食不足,让市面上粮食流通的粮食不足。
很多以经营粮食为生的世家大族,
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并且囤积粮食发国难财。
不过也有世家大族受到了教训。
正是大乾这边给的。
因为他们的粮食莫名其妙的就不见了。
而且这些世家不少,别说发国难财了,他们连自己家吃饱都没有办法保证了。
偷他们粮食的,自然就是木霖长老了。
用木霖长老从这些世家大族那里偷到的粮食,
再配上大乾自己从南方运上来的粮食,便能够将粮价给打下来。
其实这些世家大族也有怀疑这粮食是大乾偷的,作案手法也跟木霖长老的能力对得上。
但是他们没有证据,也没有能力。
在这些世家大族投降以后,地方的文武官员都被换上了大乾的自己人。
城防也被秦良玉和江婵音,带来的后方军队给接手了。
最重要的是,虽然当时百花皇朝的世家和百姓临时站在一起,反抗百花皇朝。
但是世家大族和百姓,很多时候是在对立面,高颎,寇准他们便利用了这一点。
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惠民政策,牢牢的掌握住了这些百花皇朝的普通百姓。
城防已经被大乾军队接手,地方文武也被换上大乾的人,普通百姓又在大乾这一边。
而且别看秦良玉和江婵音看起来是在后方稳定民心的,
可秦良玉是个合道境,江婵音也不差,她已经突破到返虚境了。
高颎,寇准也不是不能打。
高颎在那里虎躯一震,这些世家大族的人就傻了,说好的文官呢?
秦良玉所组建的两万白杆军,也不是摆设,这支白杆军虽然在后方,但也是精锐。
他们不上前线,是因为后方的防御和建设也很重要,后方不能起火。
有秦良玉和白杆军的存在,
再将百花皇朝的百姓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上,他们迅速掌握了后方,并将其稳定。
而百花皇朝的世家大族,虽然有些怨念,但也无可奈何。
......
在多个正面战场如火如荼的时候,
阳翟也进入了非常紧张的一刻,准确的说应该是对应无求非常紧张的一刻。
返生丹的炼制已经到了最后一刻。
吕布和李白,配合张仲景炼制返生丹已经有四十八天,而今日是最后一天。
天空中乌云密布,诸葛亮和苏颂站在观星楼的楼顶,观测着天时。
在他们的不远处,便是张仲景在炼制丹药的炼丹房。
张仲景所研究的事业对于大乾是机密,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张仲景的炼丹阁也在神机阁附近,被一并保护了起来。
观星楼,炼丹阁,神机阁,这几座建筑都是在一起的。
天空中不光是乌云密布,现在已经开始闪烁了,紫色的雷霆在乌云之中亮起。
天空中的乌云看起来也在迅速地翻滚着,积蓄着非常恐怖的力量。
诸葛亮沉声道:“到最后一刻了。”
苏颂颔首道:“返生丹乃是使人死而复生的灵丹妙药,怕是有违天道啊。”
诸葛亮微微颔首:“这也只能看张先生他们的了。”
炼制返生丹,是张仲景、吕布和李白共同参与的,诸葛亮他们不能贸然参与进去。
苏颂他们也只能选择相信。
阳翟城中的百姓并未对此感到惊讶。
因为在今日早时发布的大乾日报中,就已经对此事进行了专门的说明。
而且是往实了说的。
大乾日报上直接说明了是张仲景在炼制丹药,可能会引起异象,无需担心。
所以阳翟百姓们还是该咋过就咋过,无视了天空中的乌云,点起了油灯。
李承泽也有些紧张,但不是紧张返生丹能不能够炼制成功,而是担忧张仲景他们。
至于返生丹的炼制成功与否?
在李承泽这一点都不重要。
李承泽已经完成了他的承诺,让张仲景他们帮助应无求炼制返生丹。
至于能不能成,本来就是不一定的事。
应无求也没有办法保证这个方法,一定能够百分百成功。
李承泽已经完成承诺,而张仲景也已经尽了他的最大努力。
这四十八天以来,张仲景、吕布和李白不眠不休,不吃不喝,就一直在炼制返生丹。
“丞相,应无求人已带到。”
陆炳专门到了暂住的地方,将应无求带了过来,向诸葛亮汇报。
诸葛亮一开始的职位并不是丞相,
他一开始只是钦天监的监正,
不过在一统南域以后,现在诸葛亮也是了,他是南方的七大宰相之一。
主要是之前诸葛亮还不是丞相的时候,还是有非常多的人习惯称之为丞相。
李承泽索性就让他重新当回了丞相。
诸葛亮现在就属于是一人打两份工。
不过诸葛亮已经将钦天监的监正让给了袁天罡。
这是应无求来到阳翟以后,诸葛亮第二次见到应无求。
诸葛亮和苏颂都看傻眼了。
如果不是陆炳跟他说,这人就是应无求,诸葛亮是一点都不愿意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