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答苏武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悲壮、最复杂,同时也是口碑最恶劣的古文。白居易读完此文破口大骂,痛斥李陵为“不忠、不勇、不智、不孝”之人,“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
韩愈批评李陵没有气节,柳宗元、苏轼、归有光都质疑《李陵答苏武书》系后人伪作。朱熹认为李陵践踏了儒家伦理,顾炎武、王夫之,乃至新种花成立后编写的《种花文学史》统统不承认《李陵答苏武书》的真实性。】
李广:李陵?是他的孙子吗?不,或许只是同名,他的孙子怎会是天幕所说的不忠不勇不信之人呢。
一部分读书人不敢相信“后人伪作,这怎么可能?”
“就是啊,我们读了这么多年书是真是假还分不清吗,李陵就是一个懦夫有什么好说的。”
“他要像苏武那样誓死不降有气节,我还能高看他一眼。”
【在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学生是不能学这篇文章的,这是我在旧书店淘到的《思想战线》在1976年第三期的《思想战线》上就刊载了一篇批判《李陵答苏武书》的文章。“在种花历史上流毒1000多年的《李陵答苏武书》就是一篇带有某种艺术性,而在政治上根本反动的大毒草,是一篇为民族投降主义翻案的反面教材”这篇文章千夫所指,受尽无数文坛大匠的唾骂。
随着时代的前进与考古学的发展,目前学术界已对李陵采取批判与同情并存了态度,而《李陵答苏武书》也已解禁。这个是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这里有一篇课文叫苏武传,最下面这个板块《李陵答苏武书》的节选羞涩地出现在了祖国的花朵们面前,并且在我国随意一个二三流学校门口的文具店,你也能买到这种廉价的《古文观止》啊,这里面有《李陵答苏武书》的全文,可见这篇文章已不再是违禁品,今天就由我完全为大家拨开,这篇文章的神秘面纱。】
“哼,我倒要看看这怎么就“翻案”了。”
“难道不该被骂吗?李陵这种人就应该被千夫所指!”
“这还能另有隐情?我们可比后世人接触的早,可不是随便说两句就可以颠倒黑白的。”
“先等等看吧,万一真有我们不知道的呢?”
“路兄,你觉得此事如何?”
“贤弟高看我了,这事态如何我们还是听天幕讲述一二,后世虽离我们年限久远,但一些考古文学之事比我等读书人要精进的多。”
【首先,苏武是谁?苏武,字子卿,民族英雄,他是汉朝使者,在西域被匈奴扣押。匈奴人用尽各种残酷手段逼迫其投降,可苏武宁死不屈,最终连单于都赞叹其气节,不舍得杀他。
苏武在北海,也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牧羊为生,熬了整整19年才被遣回汉朝。胡子都白了,妈妈死了,老婆改嫁了,唯有手中的“节”保存完好。】
“苏武不愧是民族英雄,这等苦楚居然没有丝毫动摇过投降叛逃之心”
“连单于都赞叹他的气节,可想而知他的意志有多么坚定。”
“19年啊,半生都过去了,即便回到家乡也是物是人非。”
苏建(苏武的父亲)看向儿子,怎么以后这么坎坷啊。
小苏武不懂父亲为何愁眉不展,噔噔跑过去将手中的陶响球递过去“阿父,玩。”
苏建摸摸他的头,以后离陛下远点当个小官,只要不被皇帝注意到就不会有这回事了。实在不行就普普通通过着吧。
【而李陵是谁?为何会与苏武产生瓜葛?李陵是西汉将军,文兼武备,屡立战功,但老李家啊,运气不怎么好,李陵的祖上是秦朝名将李信,可李信在攻打楚国时,被项羽的祖父项燕击败,从此逝世。李陵的爷爷是大名鼎鼎的李广,这个人战斗力非常彪悍,号称“飞将军”王昌龄就赞叹他,“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李广打仗老是倒霉,不是率领小部队碰上匈奴主力,就是在漫天黄沙中迷路,到老都不能封侯,最后他被以卫青为首的外戚集团针对,悲愤的自杀了。李广的儿子是李敢,也是与匈奴作战的汉朝名将,但霍去病与李敢有嫌隙。】
李广如遭雷劈,这还真是他的孙儿,自己一辈子不能封侯就算了,长子早逝,现如今孙子竟被记载成这样的人,他们李家真真是到头了吗?
“这么一看,他们李家还真是缺点运气啊。”
“可不?没一个是寿终正寝的。”
“这个李敢居然和霍去病有嫌隙,霍去病不是那皇帝眼中的红人吗,这下可有好果子吃了。”
【有一次霍去病打猎的时候,偷偷拉弓搭箭射死了李敢,堂堂抗匈名将,被一个外戚谋杀了,但霍去病是汉武帝的爱将啊,汉武帝为了包庇霍去病,对外宣称李敢是被一头鹿给撞死了,令人忍俊不禁,血脉到了李陵这里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