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完全领悟到李武的意思:要他从这些较小的地方入手积累战绩。
当满朝武将在为争夺统领抗击匈奴的机会打成一团时,他田二完全可以悄悄把这些小地方一一收入囊中。
“行了,城西侯明日不必在朝堂上提,晚上呈奏疏到章台宫便是。
我的军备支援会配一营给你们。”
“羌地人勇猛,喜欢玩命,但我秦国儿郎每一条生命都是无价之宝,尽可能用兵器制胜而非拼热血。”
科技的发展,不就是为了让更多己方士兵少送命吗?即使有十万架强弩报废也不可惜,但如果死了十个老秦战士,他就得心痛好半天。
“多谢李将军!”
“田二若能洗雪前耻,必铭记李将军点拨之恩!”
说到各地战事,田二手指微颤了一下,仿佛想起那一场惨烈之战,以及昌平君叛变导致无数肝胆相照的战友死在他的面前……
王明、高飞、林强……
每一个名字,他都不会忘记。
那些牺牲的生命不仅因为他的决策而离去,更因此背负了败者的恶名。
“千万别再失败了……”
田二的名字报出了最后一个,忽然停住了。
只有他自己能够听到那句声音:
“他们是值得纪念的士兵,
我是他们的将军。”
待田二离开后已是午夜。
明月当空,宛如当年惠文王说的一样,朗朗明辉洒向所有人家的窗棂上。
“老爷,为何让李将军负责这些战线,明明有更好的人选。”
张三为柳白披上大衣问道。
“为什么要选李信?”
柳白的目光凝望着月亮喃喃自语:
一位记得每一个阵亡士兵姓名的将军;
深夜因愧疚惊醒的将军;
尽管军功达到最高品级却连一件像样的家饰都没有的清贫将军;
面对自己军队失败,亲自前往每个殉难战士家中致哀的忠诚将领;
这便是柳白内心的答案——因为李信是值得信任的人!
---
### 在同一朗月之下,另一头王翦坐在自家大厅里微微叹息着。
“祖父,现在父亲去了北方,已经取得了首胜,三千人击败敌方万人的光辉战绩,你为什么看起来不太高兴?”
乖巧的孙女端起一碗茶水送到王翦身前询问。
这种茶叶是文相派人送来,虽卖得贵,在他们家却从不要钱。
按照常理,文臣之间保持距离是很必要的,可这位丞相并未引起任何官吏怀疑或弹劾,反而形成一段奇谈。
“我忧心的是陛下呀。”
王翦缓缓开口:“皇上过于赏识柳公,甚至给他赐了一转军功”
。
王曦疑惑地看着爷爷:
“这有什么不对?他确实是为民做事的良相啊。”
虽然上回柳白酒醉乱说,把所谓“谪仙”
的架子全扯掉了,但王曦依然认为这位文相是真心为秦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实才人物。
“那所谓的爱慕之情”
自然早已消弭。
“利亦弊。”
王翦解释:“皇上下旨封赠柳公一等武功……这有点太重了。”
“这不是很正常嘛?”
王曦反问道:“不是很多人都夸柳白厉害吗?”
“创立玄甲军、焉支山大战和革新军需品生产——即便放在百年前,这些也够资格被授予‘治世之能臣’了。”
王夕觉得皇帝对于柳公确实很严格。
“可是……”
他停下,沉默了一会儿:
“如果皇帝正值壮年我也就不那么担忧。
可是……如今局势不同。”
王翦继续分析:“我担心将来皇帝驾崩之后,柳公平日积下的军权将会怎样。”
他又看了一眼窗外的明月:
初任秦王的时候,秦始皇拥有大量时间积攒个人声望,然而,柳公的时间不多……
或许在下一代,才会是真正需要柳公施展才能的时候。
“算了”
,王翦长叹一声:
“我能看穿的事情,皇上岂有不知?只是有的道理,我还是不忍言尽。”
最后这句
### 翌日,焉支山大捷的战报贴满了咸阳城的大街小巷。
黑色背景下鲜明的红色字迹格外显眼,无需人诵读,一眼就能明白战况已起。
老秦人的家中,一名魁梧壮汉放下了手上的农具,快步奔回自己的陋屋,取出珍藏许久却不染一丝尘垢的铠甲兵具,准备重新穿上它们迎接战斗。
咸阳城北门。
三百多名男子悄然走出城外,步伐稳重而不言不语,直接前往了募兵营地。
他们中有人年轻力壮,也有些许年迈苍颜,每个人却都不曾慷慨激昂或是豪气干云地喊出“保家卫国”
的口号,只是平静而坚决——这是他们在履行一项天经地义的任务罢了。
关起门后,无论是与老妻争吵还是和邻人争斗,在敌患当前时,老秦人的血液中流淌着一种共同的决心:不能让自己的亲人失望,更不能在危难面前退缩一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