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忌面带微笑地看着张昊,眼中流露出对他的赞赏之意。
他轻轻招手,示意张昊走上前来。
张昊见状,赶忙快步走到张无忌面前,跪地行礼道:“儿臣参见父皇!”
张无忌满意地点点头,说道:“起来吧,臭小子。这次你和徐达一同出去平叛,表现得相当出色,朕对你的表现非常满意。”
张昊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他今年才十四岁,但模样却与张无忌颇为相似,同时也继承了皇后王月敏的几分神韵。
张昊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问道:“父皇,儿臣有一事不明,不知您打算如何处置李善长一家呢?”
张无忌闻言,原本和蔼的面容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恢复了帝王的威严,沉声道:“李善长一家,抄家问斩!”
张昊对这个答案并不感到意外,他早就料到父皇会如此决断。
毕竟李善长犯下的罪行实在是太过严重,不处以极刑难以平民愤。
张无忌接着说道:“至于孔家,也到了该清算的时候了。
这孔家,向来以孔圣后人自居,可历史上每逢异族入侵中原,他们为了保全家族利益,竟然对异族摇尾乞怜、卑躬屈膝,全然不顾百姓的生死,毫无道德底线可言!”
张昊听后,不禁瞪大了眼睛,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所谓的孔圣后人竟然是如此不堪的一群人。
他心中原本对孔家的敬意瞬间荡然无存,只觉得自己的三观在这一刻仿佛都要崩塌了。
张无忌负手而立,目光如炬地望向殿外飘落的雪花,声音低沉而有力:"昊儿,你可知道这孔家,自诩为圣人之后,却在我华夏危难之际,两次向异族屈膝投降?"
张昊心头一震,他自幼读圣贤书,对孔圣后人一直心怀敬仰。
此刻听闻父皇此言,不禁脱口而出:"两次?这...这怎么可能?"
"第一次,"张无忌转过身来,眼中寒光闪烁,"是在靖康年间,金兵南下。当时的衍圣公孔端友,非但不思抵抗,反而主动向金国上表称臣,将曲阜拱手相让。"
张昊的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衣角,指节发白。
他读过这段历史,却从未听闻孔家有此行径。
张无忌从龙案上取出一卷泛黄的文书,递给儿子:"这是当年孔端友写给金太宗完颜晟的降表副本,你自己看看。"
张昊颤抖着接过,只见上面赫然写着:"臣孔端友谨奏:伏惟大金皇帝陛下...臣愿举族归顺,永为藩臣..."字字如刀,刺得他双眼生疼。
"第二次,"张无忌的声音如同闷雷在殿中回荡,"是在蒙古铁骑踏破中原之时。当时的衍圣公孔元措,不仅率全族投降,更协助蒙古人推行'以儒治国'之策,为虎作伥!"
张无忌猛地一拍龙案,震得案上茶盏叮当作响:"最可恨的是,这孔元措竟将先祖孔子之道曲解为'顺天应人'之说,为蒙古人的暴政披上合法外衣!"
张昊的额头渗出细密汗珠,他忽然想起太傅曾讲过,元朝时孔府占地千顷,奴仆上万,原来竟是...
张昊只觉一阵天旋地转,他扶住身旁的柱子,胸口如压巨石。
那些他从小敬仰的圣贤后人,竟是如此毫无气节之辈?
"昊儿,"张无忌的语气忽然柔和下来,他走到儿子身边,轻轻按住他的肩膀,"为父今日告诉你这些,是要你明白,这世间有些人,表面道貌岸然,实则..."
"儿臣明白。"张昊抬起头,眼中已没了先前的迷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锐利的清明,"他们配不上'圣人之后'这个称号。"
张无忌欣慰地点点头:"孔家之罪,可归纳为三。"
他竖起一根手指:"其一,背叛民族大义。
每逢外敌入侵,不思抵抗,反而率先投降,为异族统治中原提供合法性。"
第二根手指竖起:"其二,曲解圣贤之道。
将孔子'仁政'思想篡改为顺从强权之说,使圣人之学沦为奴役百姓的工具。"
最后,第三根手指重重落下:"其三,鱼肉百姓自肥。
借着衍圣公的名号,霸占良田万顷,奴役百姓无数,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却对民间疾苦不闻不问!"
殿外风雪渐急,拍打在窗棂上发出簌簌声响。张昊望着父皇威严的面容,忽然明白为何今日要告诉他这些。
"父皇是要儿臣..."他试探着问道。
张无忌目光深邃:"朕已命人收集孔家罪证多时。
三日后大朝会,朕要当众宣布孔家三宗罪,剥夺其衍圣公爵位,查抄其家产充公。"
他凝视着儿子稚嫩却已显坚毅的面庞:"而你,朕的太子,要在满朝文武面前,宣读这份诏书。"
张昊深吸一口气,单膝跪地:"儿臣领旨。必不负父皇所托。"
张无忌扶起儿子,忽然问道:"你可知道,为何朕如此痛恨这等行径?"
张昊思索片刻,谨慎答道:"因为他们背叛了华夏子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