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忌缓步走到地图前,手指轻轻点在日本列岛上:"朕知道诸位都是为国尽忠的良将,但水师主将只能有一位。"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这样吧,朕出一道考题——三日后,诸位各自拟一份征讨倭国的方略呈上。谁的计划最合朕意,谁就是水师主将。"
徐达眼中精光一闪,抱拳道:"臣遵旨!"
常遇春拍着胸脯:"陛下放心,末将定当竭尽全力!"
李文忠微微颔首:"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汤和笑眯眯地拱手:"老臣定当献上良策。"
张无忌满意地点点头:"好,那就这么定了。诸位且回去准备吧。"
他顿了顿,忽然意味深长地补充道,"记住,朕要的不只是一场胜利,而是一场足以震慑四海、扬我国威的完胜!"
四位将领齐声应诺,退出大殿。
走在最后的汤和回头望了一眼站在地图前的张无忌,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捉摸的神色。
宫门外,夜色已深。
徐达翻身上马,对身旁亲卫低声道:"立刻召集幕僚,连夜议事!"马蹄声急促远去。
常遇春大步流星走向自己的马车,对随从喝道:"去把水师典籍都搬到我帐中!再找几个熟悉倭国情况的商人来!"
李文忠站在原地沉思片刻,忽然转身向兵部衙门方向走去,显然是要查阅档案资料。
汤和则不慌不忙地登上轿子,对轿夫道:"回府。"
放下轿帘后,他从袖中掏出一封早已准备好的信函,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同时,乾清宫内,张无忌独自站在巨幅地图前,手指从大明疆域缓缓移向浩瀚的海洋,最终停在那个狭长的岛国上。
烛光下,他的眼神深邃如海,无人能窥见其中深意。
"倭国..."他轻声呢喃,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寒意,"这一次,历史将会改写。"
三日后,乾清宫外晨光熹微,四位将领已在殿外等候召见。
他们各自怀揣精心准备的方略,神色各异。
徐达身姿挺拔如松,手中捧着一卷竹简,墨迹犹新。
他昨夜几乎未眠,与幕僚反复推演战局,最终确定了"雷霆之势"的作战方案。
他相信,对付倭寇这等跳梁小丑,当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歼灭。
常遇春腰间佩剑随着他的踱步轻轻作响。
他手中没有竹简,只有一张绘满标记的海图。
这位猛将向来不喜繁文缛节,他的战略全在胸中——奇兵突袭,直捣黄龙。
李文忠静立一旁,手中捧着厚厚一摞文书。
他这三日几乎住在兵部档案库,查阅了自唐朝以来所有与倭国交战的记录。
他的方案详尽周密,每一步都经过精确计算。
汤和最后一个到来,手中只持一封薄薄的信函。
他面带微笑,向三位同僚点头致意,眼中却闪烁着令人难以捉摸的光芒。
"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汤和觐见!"太监尖细的声音穿透晨雾。
四人整肃衣冠,鱼贯而入。
殿内,张无忌端坐龙椅,身后巨幅地图在晨光中泛着微光。
"诸位爱卿,三日之期已到。"张无忌目光扫过四人,"不知可有所得?"
徐达率先出列,双手呈上竹简:"臣有本奏。"
张无忌示意身旁太监接过,展开细看。
只见竹简上密密麻麻写满蝇头小楷,详细列明了水师兵力部署、粮草调度以及进攻路线。
"臣以为,倭国虽为岛国,但其水师薄弱,不堪一击。"
徐达声音洪亮,"当集结主力舰队三百艘,分三路进发。
东路攻对马岛,中路直取长崎,西路袭扰大阪。
三路并进,使其首尾不能相顾,三月之内必可荡平倭寇!"
张无忌微微颔首:"徐将军果然雷厉风行。此策若成,确能速战速决。但三百艘战舰,所需粮草辎重非同小可。"
徐达自信道:"陛下明鉴。臣已计算过,江南各州府存粮足够支撑半年战事。若速战速决,实际消耗当更少。"
常遇春早已按捺不住,不等张无忌点名便大步上前:"陛下!末将以为徐将军此策太过保守!"
张无忌挑眉:"哦?常将军有何高见?"
常遇春从怀中掏出海图,直接铺展在御案上:"倭国四面环海,看似易守难攻,实则漏洞百出!末将这三日走访了十余位往来倭国的商人,得知其南部沿海防备松懈。"
他粗壮的手指在海图上划出一条曲折的路线:"末将愿亲率五十艘快船,载精兵五千,借季风之势直插倭国腹地!"
手指重重一点,"此处——志摩半岛,守备空虚,可一举登陆!随后急行军直取京都,擒贼先擒王!"
张无忌凝视海图,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常将军此计甚险,却也甚妙。若成,确可事半功倍。"
常遇春咧嘴一笑:"末将只需一月粮草,五千敢死之士。若不成,愿提头来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