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命运之局之朝天的野望 > 第381章 朝堂风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焱迈入金銮殿的瞬间,便感受到扑面而来的肃杀之气。殿内朝臣分立两侧,保守派官员聚集在右方,个个面露敌意;改革派则站在左侧,虽人数不及对方,却气势不减。

萧瑾端坐龙椅之上,面色平静,目光却暗含锋芒。见林焱入殿,他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林大人平定龙泰国有功,朕已加封平西侯。"萧瑾首先宣布道,语气不容置疑,"望众卿家同贺。"

文武百官虽有不同心思,但表面上还是齐声恭贺。林焱行礼谢恩,不卑不亢地站到了改革派一侧。

然而恭贺声刚落,齐王便站了出来:"陛下,臣有本奏。"

萧瑾面无表情:"说。"

齐王躬身道:"林大人此次西南之行,虽平定龙泰国叛乱,但所谓'血教'一事,实为自导自演。据可靠消息,林大人早已暗中操控龙泰国局势,制造危机,再亲自平定,以邀功劳。更有甚者,他未经陛下允许,擅自调兵出境,已有专权之嫌。"

此言一出,朝堂哗然。林焱面色不变,只冷眼看着齐王表演。

"齐王殿下,此言何来?可有确凿证据?"兵部尚书陈刚忍不住问道。

齐王冷笑:"证据自然有之。"他挥手示意,一名侍从捧上一叠奏折,"这是龙泰国二王子亲笔所书,控诉林焱勾结龙屿王子,合谋杀害龙泰国国王,意图控制西南。"

"荒谬!"林焱终于开口,声音铿锵有力,"二王子早已身死,何来亲笔所书?再者,我率军前往龙泰国时,当地已为'血教'所控,若非我军及时赶到,恐怕西南边境早已生灵涂炭!"

齐王针锋相对:"林大人何以证明'血教'非你一手策划?至于二王子身死,恐怕正是林大人灭口所为!"

眼见争执升级,萧瑾一拍龙案:"够了!"他冷眼扫过众臣,"龙泰国之事,朕早已详细查明。林爱卿此行不仅平定叛乱,更解除了西南之患,立下大功。齐王妄自猜疑,不思为国分忧,反倒挑起内讧,实为不该!"

齐王没想到萧瑾如此坚决,脸色一变,但仍不甘示弱:"陛下,老臣并非故意挑起内讧,只是担忧林大人权势过大,恐有不测。自古以来,权臣专政,多为国家之祸。"

萧瑾冷哼一声:"齐王所言,是在质疑朕的判断吗?"

齐王慌忙跪下:"臣不敢!"

"既不敢,那就退下!"萧瑾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齐王无奈,只得退回班列。但他的支持者并未就此罢休。户部侍郎赵谦站了出来:"陛下,臣有本奏。"

萧瑾轻轻挥手:"讲。"

赵谦恭敬行礼:"陛下,臣奏的不是龙泰国之事,而是新政实施以来的诸多弊端。"他打开奏折,娓娓道来,"新政虽意在变革,但实施过于仓促,导致许多地方怨声载道。尤其是税制改革,引起了大量豪族和地主的不满。若继续推行,恐引发民变。"

这次站出来反驳的是户部尚书徐良:"赵侍郎所言不确。新政推行以来,虽有阵痛,但总体利大于弊。特别是税制改革,打击了豪强对农民的盘剥,使国库收入增加三成,同时减轻了百姓负担。"

赵谦不甘示弱:"徐尚书只看表面数字,却不知实情。那些失去特权的豪强,正在暗中串联,意图反抗朝廷。若不及时调整政策,恐将引发更大动荡!"

眼见双方争执不下,萧瑾再次出声:"朕知道新政推行过程中会有阵痛,但利国利民的政策,绝不能因一时阻力而废弃。不过,为平息争议,朕决定派特使巡视各地,实地考察新政实施情况,听取民意,及时调整不当之处。"

齐王见状,立即提议:"陛下英明。臣愿领此任,亲赴各地考察。"

萧瑾摇头:"齐王身为皇亲,应留京辅政。此任朕已有人选。"他目光转向林焱,"林爱卿才平定西南,功勋卓着,朕命你为钦差大臣,巡视天下,考察新政实施情况。"

林焱心中一动,立即明白了萧瑾的用意。在如此敏感时刻,派他离京,一方面是让他避开朝堂争斗的锋芒,另一方面也是借机让他深入了解各地情况,为下一步改革做准备。

"臣遵旨。"林焱躬身应命。

齐王脸色难看,却不敢直接反对皇命。萧瑾又道:"为确保公正,朕会再派太子和二皇子分别带队,一同巡视。如此三路并进,可全面了解情况。"

这一安排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太子和二皇子同时离京,意味着储君之争暂时搁置;而林焱作为第三路,既可避免太子和二皇子直接冲突,也能平衡各方势力。

朝会结束后,林焱正要离去,却被萧瑾单独留下。待众臣散尽,萧瑾示意林焱同往御花园。

"你看出朕的用意了吗?"御花园内,萧瑾问道。

林焱点头:"陛下是想让微臣避开朝堂风暴,同时了解各地情况,为下一步改革打基础。"

萧瑾满意地笑了:"不愧是你,一点就通。朕让太子和二皇子也离京,一方面是缓和储君之争,另一方面也是考验他们的能力。你作为第三路,既可监督他们,也能避免他们直接冲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