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想法,公羊绍那边算是发了狠了,无论如何都要尽快平息邪教的叛乱。
安王萧谨言也开始一点点扩大战果,以封地为据点,朝着四面八方扩散,逐一消灭叛乱的邪教组织。
剩下其他地方的小股叛乱军,监察司的快速反应部队就能给处理了。
对待邪教,朝廷的态度就是毫不手软,这种强力镇压,彻底吓住了底层百姓,真是谈邪教而色变。
凡事有利有弊,矫枉过正也会带来很多不好的事情,比如栽赃嫁祸。
想要陷害一个人,那就在对方家里放一些和邪教相关的东西。
官府可不管那么多,只要发现邪教相关的,直接抓人、杀人,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一时之间,真的是人人自危,每家每户都小心防备着别人,连亲朋、邻居之间的走动都少了,就怕家里莫名其妙出现什么东西。
这种极端的态度,代表着朝廷对于邪教的零容忍,将这种思想灌输在每一个人的脑海中,形成根深蒂固的认知。
想活着,那就彻底远离邪教,否则就死。
朝廷的做法也吓住了其他合法的宗教,原本还埋怨朝廷的征税政策呢,现在看看,幸福感油然而生,起码他们还活着不是。
幸福就是被对比出来的,相比邪教的遭遇,那些宗教好太多了,也老实多了。
南乔颁布的对宗教的征税政策,这个税率是很高的,也是变相的杜绝了大夏朝的百姓都去选择出家。
你们都出家了,我的人口增长怎么办?
既然你们愿意为了信仰去出家,那再多交一些税,应该也不算什么吧,都是为了信仰嘛。
出家人的税,是普通百姓的三倍,交不起税的,去当劳役抵税。
这么一整,出家人的数量骤减,多少出家人都选择了还俗,他们出家是为了福利待遇,现在不但没有了,还更惨了,那还出个屁的家。
所以说啊,在实际性的好处面前,真正能保持住信仰的人,没多少。
大清洗后的朝廷,更进一步的焕发了活力,南乔的政策也能得到高效率的落实。
时不时的,南乔就搞出一些新的政策,下面的人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学着快速接受,再到后来都习惯了。
要是皇帝陛下不经常性搞出点动静来,他们还觉得生活中欠缺了什么呢。
一晃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南乔也18岁了,正式迎娶了皇后李巧儿。
这就代表着,国内的叛乱彻底被消灭,南部沿海信奉邪教的人是最多的,为了消灭邪教,公羊绍宁可选择屠城。
这种疯狂的杀戮,连邪教分子都被吓到了,有那些已经加入了邪教叛军的,也都偷偷逃跑,不敢再待了。
邪教大本营被公羊绍的海军陆战队给平了,教主和一系列的管理层全部被凌迟处死。
安王萧谨言和监察司的快速反应部队,也平定了其他地方的叛乱,从此之后,大夏境内,再听不到邪教的任何一丝消息。
这就是一个禁忌话题,谁敢提,谁就得死。
平息叛乱,南乔就可以大婚了,按照繁琐的礼仪,走完了皇帝大婚的流程,差点没给他烦死。
皇帝大婚,安王萧谨言作为皇叔,自然也来京城观礼了,还带着安王妃和安王世子。
这也是皇室中人第一次亲眼看到安王妃,尽管皇家玉牒上已经登记过了,可见到真人还是第一次。
有老一辈的就觉得安王妃眼熟,很像是已经薨逝的孙太后,却比孙太后更漂亮。
没有人脑洞大的会将安王妃当成孙太后,但私下里也没少嘀咕,安王这是啥意思,兄弟俩都喜欢同一款是吧?
也有人担心安王带着这么一个安王妃来参加皇帝大婚,皇帝陛下会不会生气,毕竟安王妃和孙太后很相像。
安王妃(孙太后)强压住内心的激动,控制着自己的表情,看完了皇帝大婚的全程,那可是她的亲儿子啊。
皇帝有现在的作为,安王妃早就有所预料,皇帝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可皇帝一天不结婚,她心里就一天放不下。
现在好了,亲眼看到皇帝结婚,以后有皇后照顾着他,安王妃也就彻底放心了,她只需要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皇室中人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皇帝陛下没有因为安王妃长得像孙太后就发怒,反倒对安王一家子很亲切。
有人就想着,或许是爱屋及乌吧。
安王保不齐也是这个想法,因为曾经当过摄政王,怕皇帝陛下将来找自己算账,才特意娶了这么一个王妃。
看在安王妃的相貌上,皇帝陛下或许就不会翻后账了。
是不是的,也没人能确定,反正看皇帝陛下的态度,对安王一家还算挺好,还抽空逗弄了一会安王世子。
或许是血脉相连的关系,安王世子看到南乔后很开心,说话还奶声奶气的,就想着让南乔抱抱。
南乔扫了一眼安王妃,看着对方的眼神里也带着一丝渴求,估计是希望自己能抱抱这个同母异父的亲弟弟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