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道巡视队伍出发的前一天,佟尚书终于逮到机会单独见了自己外孙一面。
“四皇子殿下,老臣刚刚说的,您这一路莫要忘记啊,切记切记!”
“哎呦外祖父,孙儿知道了,您这一会儿功夫已经说了多次了,我又不是上了岁数,哪能记性那么差。”
佟尚书见对方还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显然是没把自己刚刚说的话放在心上。
这孩子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亲近自己这个祖父,且有些孝心了。
资质方面,就算他是其亲外祖,也不好昧着良心说对方资质上佳,潜力无限。
唉~罢了,自己能做的都做了,这次更是又派出六名影卫随行,加上之前的十二人,这十八人足以护得晟儿一路周全。
只要命在就好,命在就有希望在。
想到此,佟尚书也不再多说,临走前交代小德子再检查一遍随行之物,莫要有遗漏。
这一路山高水远,他处的东西再好,也是比不过内务府准备的。
“老大人请安心,小的都安排好了,这一路定会照顾好主子的。”
佟尚书点点头,他知道外孙身边这个叫小德子的小太监极为机灵,有这样的奴才跟着,他确实放心不少。
临走前,给随从使了个眼色,随从直接掏出一个精致小巧的荷包塞给小德子。
小德子假意推辞了两下,还是麻利的塞入怀中。
虽然这是主子的长辈,但是这会儿自己还是收下比较好,收下了佟大人的银子,老人家才能真正安心。
待佟尚书走远后,四皇子拍了拍小德子的肩膀打趣道:“你这狗东西,银子收得倒是快。”
小德子嘿嘿笑着回应:“主子,佟大人一片苦心呐,奴才不是贪图银子。只是这个节骨眼儿,收下银子老大人才踏实不是?”
四皇子嘴角微挑,微微点头,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不过就是马上要出发心情好,打趣手下玩玩儿。
第二日,河道巡视队伍在皇宫外集结。
皇帝虽然没有亲自来送,不过派了兵部尚书和御前大太监冯宝来送。
这两位加一起,已经足够表示皇帝对他们一众人的重视。
工部尚书吴大人和兵部尚书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两人关系自是比旁人亲近些。
况且两家都和皇家不沾亲不带故,没有利益粘连,两人的同僚情也还算单纯。
蒋长青满脸忐忑纠结地藏在队伍的末尾,毕竟他在此行中官职最低,在末尾也正常。
只有一些没有品级的小吏在他后面,军中将士压阵护送。
所有文官按照品级都配有马车,只不过豪华程度和马车大小各有不同。
当然,作为队伍中的主官的吴大人,其马车的豪华程度不能超过四皇子。
而作为副主官的四皇子,马车也是排在队伍的最前方的。
蒋文清看了眼马车安排,悬着的心安下了一大半儿,他和四皇子一个打头儿,一个殿后,中间隔着十几辆马车,根本没机会碰见。
挺好挺好,这个时候他还挺庆幸,自己的官位足够小。
谁说官儿小不好了?这官儿小可太好了!
一阵肃穆庄严的鼓乐声奏起,队伍开拔,浩浩荡荡行于皇城主街。
此次由陆路开启,到了半路会改走水路,这也是为了巡视河道更加直观方便。
免得地方官员对河道的真实状况瞒报谎报,这是吴大人出京前就计划好的。
只不过,此事除了皇帝知道,就只有工部有限几个官员知道,免得有人通风报信。
队伍行了不过半日,蒋文清就发现,车队停在了他管辖的通州。
这让他有点心痒痒,昨日进城走得急,忘记带渔具了,这都到家门口了,回县衙拿一趟鱼竿儿不过分吧?
反正大家也要在驿站休息吃饭,他大不了不吃饭了,拿了鱼竿儿就回来。
只不过看着站岗的众多士兵,他又有点犹豫,这和儿子经常说起的什么“员工无故离岗”好像很像啊~
但,他这不是“无故离岗”啊,他这是“有故离岗”呀!
队伍最前方,四皇子赵宏晟在小德子的搀扶下,下了马车舒展筋骨。
赵宏晟还未吩咐,小德子就又第一时间递上温度适宜的茶水。
“这是通州?”
“是,主子,是通州。”
队伍不过走了几十里,还没完全出京城范围,出了通州,才算真正出京。
由于古代的工业技术限制,没有橡胶轮胎也没有减震,再豪华的马车都难免颠簸。
这几十里还能行,再走上几百里,人就会越发萎靡。
赵宏晟将茶杯递给小德子,往车队的末端看了看。
蒋文清不知是第六感太强还是一直注意外边情况的原因,突然有一种自己被盯上了的感觉。
立马打消了回县衙取渔具的念头儿,听儿子的话保平安,保平安。
这一路上总会有卖渔具钓竿之类的小摊子,何况这次是巡视河道,那这一路能少的了河吗?
有了河和钓竿,还有他蒋文清,那还少的了鱼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