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哥就把他小孩的情况详细介绍了一遍。
这就问到了凌老师最擅长的领域。一路上,她就介绍她的教人之道。
儿童要怎么教育,青少年又要怎么教育。优等生要如何培养,顽劣学生要如何引导。
我也时不时插几句。
旭哥则是不断地问个不停。
于是,凌老师就仿佛是教育导师,滔滔不绝,越讲越兴奋,越讲越让我们佩服。
这一趟,我预计有些尴尬的江左之行,在旭日不断地用小学生式的提问下,让凌老师找到了舞台,开始还矜持,只说。
后来渐入佳绝,好像名师登台,开始边讲边做起了手式。
最后,谈到自己,不知让好几个差生变为好学生。有名有姓。
旭哥说:“凌老师,就这样子,等你到了【求仁中学】,我就把我家小孩送到求仁中学来读书,不管花多少钱都值。
一是我也赚了点小钱,二是为了培养小孩。我舍得投资。我书读得不多,但是跟晓东局长一样,也喜欢语文。
我记得我们语文老师教鲁迅的《故乡》时,说鲁迅先生希望闰土的儿子,不再像闰土一样辛苦恣睢地生活。
我也一样,不希望我的儿子跟我一样做点小生意。希望他跟鲁迅先生说的一样——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旭哥说这一段话,我不觉得出奇,他平时也和我这样说过。
凌老师正是教语文的,听到一个生意人竟然背出鲁迅《故乡》的原话,她着实吃了一惊,说道:
“李总,你不错啊。一个生意人竟然这么有知识。”
旭哥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经常跟郝局长这样有学问的人在一起,多少也变得爱看点正经书。”
凌老师说:“我们晓东确实喜欢读书,也有学问。”
我说:“李总你放心,我们凌阿姨是肯定能进【求仁中学】的。小学毕业后,我也帮你一把劲,送进【求仁中学】,让凌阿姨教你儿子。”
旭哥说:“凌老师,那我就教育小孩向这个方向努力。”
凌老师笑道:“真去了,这不成问题。”
一路上就谈些教育问题。凌老师非常高兴。我也一点不尴尬。
不知不觉,竟然入了城。
凌老师打了一个电话。说了几句,挂了筒。
她说:“去人民路【时都大酒店】,老萧在那儿请你们吃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