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寒门枭士 > 第一百一十七章 解试科举(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一十七章 解试科举(五)

大宋南北教育方法不同,北方重视经文背诵,南方重视经文理解,所以直有南进士,北明经的说法,南方士子考进士科,北方士子考明经科,自从明经科废除后,北方士子很少中进士,开始转战太学,又有了南科举、北太学的说法。

虽然今天不考南方那种理解性的题型,但想考出头也并不容易,主要是题量太大,《三经新义》共有四十九卷,诠释的数量也不亚于正文,更何况明经题本身就是北方士子的强项,要想在众多优秀的士子中出头,必须字不错,还要书法优秀。

不仅李延庆,几乎所有的士子都松了口气,昨天的《论语》和《孟子》考得所有人都焦头烂额,今天终于出现了他们熟悉的题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又有希望了。

‘当!’第二声云板敲响,考试正式开始,士子纷纷提笔,开始沙沙地写了起来。

李延庆却不急于动笔,他要分配下题目,进行合理统筹。

共有三十道题,考三天两夜,实际上就是考三个白天,平均每天十道题,如果不写草稿,直接在正式答卷上答题,那时间是很充裕,可旦写草稿,就只剩下半天答题,虽然明经题难度不大,但它却是以量多而著称,写草稿等于要做两遍。

但要想得高分,那就必须写草稿,才能保证卷面的字不改,以及卷面上的美观,李延庆踌躇良久,还是决定写草稿,时间上虽然紧张点,但他写字很快,可以多少争回来点时间。

李延庆看第题,只有句话,‘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题目要求以此句为初始默写完本卷余文。

李延庆早已倒背如流,他立刻辨认出,这是《周官新义》卷六中的地官,按照要求默写完余文,大约有五千余字。

李延庆不由倒吸口冷气,若写完全文至少要个半时辰,若每题都是这样的量,那就算不写草稿也来不及做完。

他连忙又放下笔,仔细看了遍所有题目,还好,象这样的斗量题共只有三题,其他题量都不大,有十几题甚至只要写百余字的诠释。

这时,他又猛地想起件要紧事,那就是字体安排,共只有十张正卷,而且只准写面,那他需要写多大的字体才能保证试卷够用,这是个极为重要的细节问题,如果不安排好,前面字体大,后面现卷子不够用了,后面再被迫写成芝麻字,甚至没有试卷答题了,都严重影响得分。

李延庆索性把笔放下,开始全盘计算字数,他足足用了将近个时辰,才算出三十道题共要写两万三千多字,张正卷要写两千三百多字,李延庆写了五年的小说,在控制字数方面已经如火纯青,他脑海立刻出现幅美观漂亮的卷面,字体要用四号字体,间距为半格,用行楷最为流畅。

当他把三十道题全部谋篇结束,考试时间已经过去了个时辰,他居然还个字没写。

这时,李延庆忽然现有人在看自己,抬头,只见个留着长须的巡视监考官正站在门口负手望着自己,目光里有疑惑之色,意思是问自己为什么还不动笔?而别的考生都已经写了很多了。

李延庆将草纸略略向前推了下,上面写满了统计数字,中年官员拾起草纸,只见写着‘第题五千七百余字,用纸两页,第二题千二百余字,用纸页,第三题.......’

监考官这才明白,原来眼前这个少年考生在统筹试卷,这就叫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才是聪明的考生,他赞许地点点头,放下草纸走了。

李延庆取过张草纸,开始提笔写了起来:

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

掌土地之图则土防土宜土均之法,可施王国之地中,可求邦国之地域,可制掌人民之数则地守地职地贡之事,可令万民之卒伍,可防都鄙之室数,可制夫然后可以佐王安扰邦国

.........

当李延庆写了千多字后,便渐渐找到了感觉,索性抛开草纸,直接在正卷上写了起来,全神贯注,运笔如飞,行行小字如行云流水般出现在试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