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克里斯蒂亚娜走到一个博古架前仔细打量着上面摆放的东西。
这个博古架上摆放了很多瓷器,不过大多是咸丰到民国年间民间窑口出产的。
他拿起一个光绪年间的民窑大花瓶,将花瓶翻转过来看了看底部的留款。
然后指着底部对老板询问道:“老板,你这个花瓶是什么年份的啊,怎么都没有底款。
不是说所有瓷器都有底款吗?”
“王先生你有所不知,你手里拿的这个花瓶是光绪年间的东西。
民窑出产的一般是不会留下底款的,主要是用不上。
只有少数知名的民间窑厂出产的精品瓷器才会留下自己的独有印记或者标识。
比如雅雨堂制、张家窑、挂月山庄这种款识就是的。
所以普通的民窑货没有底款是很正常的。
类似大清乾隆年制、大清雍正年制这种纪年款那一般都是官方窑厂出产的瓷器才会留下的。
早在康熙年间就有一位叫张齐仲的浮梁县令就下令不允许瓷器上留下皇帝年号和圣人之言了。
理由是不能让瓷器因为破损的原因玷污、损毁圣贤之言。
所以在康熙十六年之后,民窑出产的瓷器就不再留下皇帝年号的纪年款。
不过这个也不是一杆子完全打死。
官方还是留下了另一个口子。
民窑出产的瓷器想留下纪年款是会受到严格限制的,后续一般主要以干支纪年款为主。
比如说大清丙午年制、大清丁未年制这些还是可以的。
如果你看到一个雍正年间民窑出产的瓷器底款是大清雍正年制那肯定就是假的没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