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火忆堂后巷,温暖的光芒在暗蓝夜色中吞吐着,宛如呼吸。
小萤蹲在地上,火焰悄然舔舐着那一叠曾被紧握过的打印稿。
纸张缓缓卷曲,燃烧时发出细碎的“噼啪”声,每一个跳跃仿佛诉说着一种无声的诀别。
那是她精心准备好的“X序列名单”备份,如今在火光下化作幻影。
就在此时,墙外传来了隐约的脚步声,轻若羽翼,仿佛怕惊醒沉睡的街道。
小萤在寂静中屏息,翻墙查看,发现一个稚气未脱的小男孩正伏在地上,用粉笔一笔一划描摹着电视新闻里看到的火焰图案。
她轻声地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男孩微微摇头,望向她的目光如星空般纯净:“妈妈说,这是以前有人留下的灯。”
这一番话让小萤沉吟,心中涌起一股心酸而温暖的情愫。
她半眯着眼,仿佛要将这片刻永远收藏,然后从包里取出一支炭笔,轻轻放在男孩脚边。
他看着眼前突然出现的黑色线条,却没有急着拿起。
小萤的目光中有着微不可察的柔和与坚定,步伐轻盈地回到堂内。
在火忆堂的墙上,她郑重地挂上了一块新木牌,字迹力透纸背:“这里不藏秘密,只收希望。”温柔的火光照亮了牌子上的字,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与份量,让人心中不自觉地升腾起希冀。
而那些被划下的火焰,伴随着时间的流淌,依然坚定地映在她心底。
未完待续的故事,在微光中悄然铺展开…
周晚舟站在南方这个陌生城市的街头,微风轻拂。
她望着不远处的心理工作坊,那招牌竟已改为“疗愈之火·定制服务”,心中不由得泛起一丝不安。
原本是志愿者运营的“倾听亭”,想不到竟然被商业机构接手,收费高得离谱。
她的脚步稍显迟疑,却又坚定地迈入那扇落地玻璃门。
房间里弥漫着檀香的气味,墙上挂着一幅幅抽象画,仿佛是要营造一种宁静却又似乎有些故意做作的氛围。
周晚舟沉沉地呼吸着,她混入学员之中,参与了一场所谓的体验课。
讲师站在台前,面目表情让人捉摸不透,他宣称:“我们采用守火人认证的情绪释放法,帮助客户焚尽过去阴影。”字字句句,却如同薄雾般遮掩着真实的意图。
周晚舟伺机调取合同条款,心底的怒火逐渐翻涌:学员竟签署了《隐私授权书》,允许机构将“典型个案”用于商业培训。
这是典型的将痛苦打包出售!
她当场将协议撕个粉碎,猛烈地拨通小萤的电话:“有人要把痛打包卖钱了。”语气中满是无法掩饰的愤慨。
与此同时,陈小满站在医院档案室,翻查着像是被岁月遗忘的Xγ病例档案。
一份来自某公益基金会的调研函被她无意间翻到,申请调取患者神经影像及家庭访谈录像,还标注用途为“人文关怀项目纪录片”。
她微不可察地咬了咬唇,深知这些不过是巧于词藻的掩饰罢了。
这基金的理事长,曾是“记忆净化公司”的顾问团成员之一,相熟的面孔再次袭来,令她不寒而栗。
陈小满心如明镜,不动声色地复制全部材料,将其悄悄抄送至卫健委监察组、媒体记者以及沈知节办公室。
她选择在这时做个嗓音微调,为自己披上实习生的身份,悄然误发邮件。
她瞥了一眼窗外,阳光无声地洒在台面上,如同她此刻内心的光芒。
四十八小时后,陈小满收到她期待已久的信息:该项目因“技术调整暂停”而宣告暂停。
她将椅子往后轻轻一推,露出了一抹难得的笑意。
林昭在巡查时遇到了一则匿名消息,称一名男子在直播平台上揭露“组织的内部黑暗真相”。
林昭对这突如其来的所谓揭露充满怀疑,偷偷调取直播数据,发现打赏榜前十的账号竟使用同一设备。
他没有立即揭穿,而是睿智地调动陈小满协助分析图像数据,锁定伪造合影的PS痕迹。
然而,林昭出人意料地决定让小萤以普通观众身份进入直播间留言:“你说的那个冬天,雪是从南边来的吗?”这是只有真亲历者才懂的暗语。
第二天,该主播果真再次停止更新。
一个动荡的直播平台,那瞬间的平静就如同一个虚假的假象。
小萤开始远离聚光灯,避开公开活动,那种被当成希望象征的压迫让她难以承受。
她在日记本写下:“我不是叶雨馨,我也烧不了那么大的火。”字迹显得格外凌乱。
深夜,她来到废弃操场,那是最初进行祭火仪式的地方。
一圈碎石摆出蓝焰的轮廓,那旁边插着炭笔。
纸上的一句话触动了她:“你画的火,别人看得见。”
心中百感交集的她,轻轻蹲下身,用炭笔在灰土上画出了一小簇歪歪扭扭的火焰。
那模样,宛如那个小男孩挥舞着的稚嫩手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