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义连忙哄道,“小公爷这是陛下在考问我,看我会不会,懂不懂,放心吧,你没有危险了!”
他这么说,司马小丹也来了兴趣,俗话说的好,七岁八岁惹狗嫌,司马小丹现在就是这时候。
一听说自己不用学习,却可以看别人会不会出洋相,因此也来了兴趣,秒变画风道“那你就快点说呀,快点说!说不出来可丢脸了!说不出来可丢脸了!!”
李义突然觉的这被惯坏了的娃也是烦人的紧,皇帝陛下看到他的脸色以为他是不懂装懂呀,也跟着起哄道“快说快说,说好了有赏,说不好可以要被罚的呀!”
司马小丹也跟着起哄,“舅舅舅舅,他不会,您罚他吧!”
李义一看心里说,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呀,我也是十载寒窗出来的,科举考不中,诗词啥的总知道一些吧!
忙回答道“譬如,唐代诗人王维在其《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一诗中,曾记述与友人执杖登山之景:“暮执筇竹杖,相待虎溪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又于《田园乐》七首中,描绘渔家老人顶风策杖晚归之画面:“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皇帝点了点头道“不错,朕也喜欢王摩羯,你对王诗还是很熟悉的。”
李义见皇帝这么说,更来劲了“朱松《游妙峰庵》有云:“只许幽人来别岭,卧听岩磴响枯筇。
还有放翁《闲中书适》亦言:老腰那可折,步步赖枯筇。说的都是手杖呀!”
皇帝见他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举出这么多例子,也是高兴的,心里说“这货是普通百姓,朕如果提携了,他也是可以成为朕的心腹的。”
有了这心思,更继续问道“这诗上边的句子说了不少,四书上关于拐棍的典故可能记诵。”
皇帝如此兴趣不减,李义也觉察到这可能是时来运转的好机会,因此更从容不迫了,“据《礼记》记载,对服务朝廷的官吏,“七十而致士,若不得谢,必赐之几杖”;
对于普通百姓呢,“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此“杖”,实乃尊老之代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