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
“咳咳咳!”
“咳!哈!”
下面被呛到咳嗽,努力憋住自己神情的人比比皆是。
有些人的脸色都被呛白了。
毕竟卖官鬻爵的确说不上是太好的事情,如果真的走到卖官鬻爵这一步,那不是说得他们太过于无能了?
赵祯:“咳咳咳。”
赵匡胤的死亡目光回转了一眼,不过看到了赵祯之后,也没有过多的说什么,对于这个后辈,他还算是比较认可的。
耳根子是软,但是也有帝王该有的手腕。
鲁桡没有继续说这方面,因为这方面和他的论题关系比较少,在这方面展开来说,用处不大。
“在货币这方面我们也可以稍微说一下,那就是新设立了钱监,开始铸钱,铸造面额更大的当十大铜钱和铁钱以及小铁钱。”
“在盐等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
“用官榷法,或者是增加税收,尤其是在陕西路这边,而在淮盐那边则是增开了盐课。”
“这些举措都或多或少的增加了财政收入,缓解了朝廷的财政危机。”
鲁桡放出了一张表格,还有柱状图,可以看见前后收入多少钱,收入点在哪里。
十分清晰。
范仲淹坐在下面,手中的资料当中也很明晰的点名的数据从何而来,但是没有这样清晰的图,所以他也会用笔在旁边画上图。
手中的笔很好用,很方便,不需要研磨。
天幕出现之后,有不少人开始研究炭笔、铅笔、羽毛笔等方便书写的,主流觉得毛笔最为风雅,但也有少部分人看上了这些笔方便携带,所以购买使用。
范仲淹不是第一次用,但都不如后世的好用,后世成熟的工业体系,让这些笔的成品都是一样的。
也不知道他们何时才能够制造这样的笔?
而不用像鲁桡这样说的,打一次仗就近乎于倾家荡产了。
想罢,范仲淹也微微摇头,再次拿笔在这些资料之下做一些重点记录。
有些则是鲁桡口述,或者是在ppt上进行展示,而资料当中是不过多赘述的。
他们都要做笔记。
“除了军费影响宋朝经济和财政之外,还有就是我们经常念叨的一个大头,那就是岁赐,岁赐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我们在这里也就是简单的讨论一下。”因为就连鲁桡也觉得岁赐不像是军费那样,对宋朝经济影响很大。
鲁桡列出了一个表格,表格上面写了一些年限,以及当时西夏的掌权人是谁,岁赐又岁赐了什么,一目了然。
刚开始的时候就是李德明时期,宋朝赐下赐袭衣、金带、 银鞍勒马、银万两、绢万匹、钱三万贯、茶二万斤等等,而到了李元昊称帝之前,宋朝给予的岁赐就没有停过,数额可以说是一点也不小。
下面的唐朝臣子可以说是咋舌了,这求和还求得挺大方的,换做是他们……
他们想了想,基本上都是带兵打过去先再说,宋朝的富有让他们有些许的眼红啊!
要是唐朝的旁边是宋朝……嘶,华夏大地,自古有之!
唐朝人的眼睛不至于绿油油的,但也觉得这块肥肉分外甘美,而这些西夏或者是辽人,就要从这里吸血了。
果然到了李元昊称帝之时,这一份岁赐就停了,并且北宋关闭了和西夏交易的诸多市场。
越是打,西夏的物资得不到补充,导致西夏的损失极多,而北宋边关这边则是因为范仲淹等人,防御日坚。
大宋这边是可以耗得起的,可你西夏呢?
到了后面,西夏又开始苟起来了,恢复国力,然后等到换了统治者之后,又开始亲宋了。
这一个一个熟悉的人名通过鲁桡的口中传递出来,宋朝的君臣都熟悉这些人,一次又一次听着鲁桡盘点着他们的反复。
就算是知道国家和国家之间是凭借利益往来的,可听到西夏的反复,还是有一种大宋被他们耍了的耻辱感。
每一次大宋都是被动防御,如果国力允许,他们又何曾不想横扫西北?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宋朝君臣也不是全然一点血性都没有了。
“……这种用金钱换取和平的方式对于北宋的经济来说的确影响比较小,不足以改变宋朝的财政政策和财政收支,更多的是成为两国博弈的棋子。”鲁桡语气平静的说道。
下面的人还是觉得这句话怪怪的,越是平静越有点讽刺的味道——
用金钱换取和平……
这话有点少见。
坐在后面听着的朱清谷差点没笑出来,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还是她老阴阳家了,都能够听得出来鲁桡是用最平静的语气搞最深的阴阳。
天幕下的人都有点咋舌。
(用金钱……?换取和平。)
(也没差了,你想想军费开支如此之多,用这么点金钱来换取和平,其实也是挺划算的了。)
(这说法是没错,就是感觉怪怪的。)
……
刘彻一挥袖子,换做是他,他宁愿一打到底,也绝对不会用钱来妥协!
匈奴辱汉之事,他还记得分明!
这也就是为什么汉所以强,腰所以直,而宋朝虽然富庶,但却被人说是大送的缘故!
而嬴政也是这么想的,身为君王,又怎么能够忍受这样的耻辱?
西夏如此反复,那不是置朕的面子于地下反复摩擦?
朕又如何镇压这六国余孽?
换做是李世民,李世民会忍一时,重新整顿兵马,等到兵强马壮之时,就是你西夏的死期!
什么西夏人辽人,他全部抓来跳舞!
……
“如果没有了岁赐,对于西夏境内的经济的伤害是比较大的,因为西夏人不善农耕,也没有充足的条件农耕,他们更多的还是依靠畜牧业,就算是有农业,但是农业的规模也很小。”
“游牧业和农业对于灾害的抵御性都比较弱,所以没有了岁赐,西夏的经济就会产生动荡,西夏为了国内的经济也会反复求和。”
“所以岁赐更多是一种大宋遏制西夏的财政政策,但对于大宋自己的财政政策和经济影响并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