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人带头,村民们也你一言我一句跟着开口,还有人直接伸手在空气中比划示意自己会写这两字。

教学刚开始节奏就被打乱,但秦建国只是顿了几秒,并没有太慌张。

秦建国觉得,杨家大队既然生产建设任务能完成的这么优秀,那思想觉悟也肯定要比普通大队高。

所以,杨家大队的乡亲们对“同志”“战士”等充满geming情谊的称呼牢记在心也就很正常了。

“大家伙说的都对,这说明咱们社员同志们的思想觉悟都非常高!”很快想通的秦建国没有慌张,反而大声夸赞了黑板下的众村民。

调整好节奏,秦建国又在黑板上试探般写了“人民”两个字,“一撇一捺,就是‘人’…”

这次,他话还没说完,就有村民直接把“人民”两个字念了出来。

接下来,秦建国又陆续写了“手”,“足”,“口”,“男”,“女”,等常用字,都是刚写完就有村民抢答。

而且回答的村民里面,有年轻人,有流着鼻涕的小孩,也有满脸皱纹的大娘。

原本准备要讲三四个晚上的教学内容,不到十分钟就全写到了黑板上。

这时,秦建国还能稳住心态,但在他写到笔划更加复杂的“麦”“猪”等字,也有村民很快念出来后,秦建国是真的淡定不下去了。

杨家大队众社员的文化水平远超他的预料。

有些城里面的大爷大妈可能都没这个偏僻山村里的普通农民认识的字多。

秦建国心里已经越来越紧张,在他攥着粉笔,努力思索下边该写什么字时,黑板下的村民也开始有些坐不住。

“秦同志,俺们都不是睁眼瞎,你说的这好些字,咱大队三四年前就认得了。”一个坐在前排的村里后生朝秦建国喊了一声。

“俺村现在也就那些路还不会走的小娃们是睁眼瞎了,俺们都是有文化的农民!”

“切,你那点文化也就敢跟没断奶的娃子们比了,但凡拉出来一个已经上学的,你丫就得认怂……”

“你个喝水吃水都分不清的好意思说我?”

“多少年前的事了,老子早就能分清了!”

两个都快当爷爷的汉子说着说着斗起了嘴,身边村民也乐呵呵笑成一团。

在思绪混乱的秦建国不知道下面到底该教点什么越来越尴尬的时候,大队长媳妇孙兰香开口帮忙解围。

“秦同志你要不教我们点别的吧!我们不光认得‘公社’,‘生产队’,‘工分’什么的,简单的报纸我们也能看的懂,还有之前学的加减乘除,队里分粮算账时也有不少脑子灵光的会使……你教我们点你们大城市的东西吧!”

“呃……”秦建国这下是真的愣住了。

能读书看报?

还会加减乘除?

那他们还能教什么??

看着自己想象中的“文盲”,此刻正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们这些“老师”,秦建国四人脸上都是难以置信的尴尬和震惊,白天和村民们一起劳动时的那种挫败感更是再次袭来。

毕竟比村民们多上了那么些年学,四人能教村民们的东西当然还有很多,但此刻,四人是真的又一次被打击到了。

秦建国记不清自己在黑板前呆愣了多久,只记得是杨国安站起来打了圆场。

“ 都严肃点!知青同志们教我们文化有自己方法,别给我瞎指挥!”

顿了顿,秦建国环视了一圈,“秦同志刚才是从根子上帮咱们复习,这是好事!你们好几年了就认识那几个字,瞎嘚瑟什么!真以为自己个个是顺子那水平了?”

(杨顺子,因为缺医少药,自小成了瘫子。但由于在前几年村里扫盲课上学习能力出众多次拔得头筹,经过林安芝多次表扬后,现在已经能拄着拐杖正常行走。)

训完村民,杨国安拍了拍秦建国肩膀,“秦同志,你们就按你们的节奏教,别听他们胡咧咧……

他们就是嘴上说的好,你真让他们上来写个什么,一半人写出来的东西都得缺胳膊少腿……还有好些个的,更是早把前几年学的知识忘猪脑子里面去了……”

看秦建国和李文娟几个面色都有些苍白,杨国安以为四个年轻人是今天太累,于是又说了几句后直接让村民们各回了各家。

他就说嘛,一个个都累成那样了,哪还有力气再搞文化工作。

这不,精气神续不上了吧……

哎,年轻人呐,就是太气盛,听不进去劝……

********

精心准备的第一次“扫盲”工作草率结束后,秦建国强撑着今天的最后一点精神又去找了大队长杨国安。

他向杨国安详细询问了杨家大队社员们之前学习过哪些内容,和现在众人的知识水平。

之后,所获信息被同步给了李文娟三人。

当晚,四人也再次集体失眠。

*********

当前年代扫盲工作官方标准。

对象范围?:以14-50岁青壮年为主,重点覆盖农民群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