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玉兰老师叹了口气,下意思的左右看看,压低声说:“唯成份论哪,一个人生下来就打上阶级烙印了,真是可悲呀!”
白雪吟到学校图书室借了六七份报纸。她确定了班会的主题,也得到了班主任李挚的同意。中午,她召集各小组长开会,每个小组长分了一份报纸。要求他们在中午找时间把本组同学召集到一块,读报上一篇批判《海瑞罢官》这部历史剧的文章。之后,她安排李莉介绍《海瑞罢官》这部历史剧的故事梗概,时间不超过六分钟,没材料去找李老师。
最后一节班会课开始了,学校领导、团县委、校团委、各班团支书、班主任都来参加这个班会了。气氛之隆重、场面之宏大在蓉阳第一中学是空前的。
上课铃响了,能容纳一百五十人的第一中学大教室座无虚席,这对仅仅十五岁的白雪吟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大场面;班上有些未见过阵势的学生坐在那里大气儿不敢喘,李挚手里也捏着一把汗,随时准备班会开不下去时自己赤膊上阵。
白雪吟尽管是胸有成竹,场面实在太不一般了,内心也有些紧张,但她还是落落大方地走进教室,跨上讲台。她静默几秒钟,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下边黑鸦鸦的一百五十多人都鸦雀无声,此刻连呼吸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白雪吟开口讲话了:“同学们,我们青年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这个世界归根结底是我们青年人的,世界是我们的,我们就要关心世界的事。近来,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发表了很多有关评论《海瑞罢官》的文章,引起了各界知识分子及我们全校师生的关注,但是,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批判《海瑞罢官》?预示着什么风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班会的主题。”
接着,白雪吟请李莉同学用六分钟时间介绍《海瑞罢官》这部剧的故事梗概。然后她按原来班级自然小组分成四组,由组长主持讨论,时间是二十分钟。
同学们立刻行动起来。
讨论中,同学们由于意见不一致争论得脖子粗脸红,连平时不敢发言的同学也高着嗓门指手划脚的参与讨论了,更为激动人心的是听课的一百多人也都自然地根据争论的焦点形成了几个小组,气氛热烈极了。
班会课进行到二十六、七分钟时,白雪吟把四个小组长召集到讲台前研究了两分钟,之后,白雪吟宣布小组讨论结束。大家立刻鸦雀无声。为什么呢?并非白雪吟有威慑力,也不是因为有那么多领导和老师听课,而是因为在讨论时有许多问题争持不下,同学们都想寻找与自己观点一致的答案来印证自己见解的正确。
白雪吟现在完全进入了角色,她没有任何的拘谨。她说:“刚才用两分钟时间跟四位小组长同学总结了一下讨论的问题,归结起来有这样几个答案:
一、评论《海瑞罢官》的目的是要人们正确对待历史上的清官,不能把历史上的清官写得比人民公仆还高尚;
二、《海瑞罢官》有问题,是借古讽吟,发泄不满,所以要认真对待;
三、这是一个学习活动的先兆,可能是要搞一次什么活动,这是先造舆论;
四、有些文人、历史学家对此剧感兴趣,引起了一场学术上的争论。”
白雪吟边说边把这四个问题写到黑板上,然后宣布自由发言开始。
四十八名学生唰的一下把手全举起来了,口里不停地喊着“我说,我说。”有的干脆不等允许就几步跨到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讲到精彩处下边就报以热烈的掌声。就这样十多名同学争先恐后地到讲台前发了言。
下课铃已经响了,同学们不肯下课,连听课的一百多人也要求再延长半小时。又开始讨论了,听课的人耐不住了,有的也走上了讲台。
延长的半小时很快过去了。
白雪吟做最后发言。简单极了,精彩极了。
白雪吟说:“同学们,大家讲得都有道理,但究竟哪种认识或者说是推断是正确的呢?”她停了下来,一百五十多人都静静地等着这位聪明漂亮的女孩亮出自己的观点,她接着说“我的答案是关心时局变化,关心形势发展,正确的答案就在今后的时局变化和形势发展中。”
下课了,听课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亢奋,议论纷纷。
有位老教师感叹地说:“真是后生可畏呀!”
老校长彭采说:“天才,天才,我搞教育大半辈子了,从来未听过这么好的主题班会课。”
有一位老班主任挥着手说:“大气磅博,气魄真是宏大,咱组织那班会,什么听话了,学习了,纪律了,看这小女孩,中国青年前途一片光明啊!”
县第一中学老校长彭采见大家交口称赞,唯独团县委书记吕明修默默不语,若有所思。他想知道这位前途广阔的年轻干部对这班会特别是对县第一中学的看法,他没有直接发问,而是采取了迂回战术,说:“明修书记,晚上在这吃饭吧,我已经让后勤准备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