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依依不舍 孟艺三送定终身
默默关注 向阳一语救师生
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三日,这一天对于方玉晴和郑德军母子俩是个喜忧参半的日子:喜的是郑德军高考发榜了,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忧的是吕向阳找方玉晴谈话,说有人写检举信反映她和李成章关系的问题,信是从专区转回来的。
对于方玉晴和李成章的问题,吕向阳的态度十分明确,他希望方玉晴不必考虑有关方面领导中个别人的意见,干脆就和李成章办理登记领结婚证书。这叫一不动百不摇,结婚是符合婚姻法规定的,谁也干涉不着。
李挚被停止了教学工作。尽管已经公布了“十六条”,明确指出这次文化学习活动的重点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派驻学校的工作组也撤出了,但李挚等一些被停止了工作的老师并没有恢复工作,还一直在学校校办工厂劳动。
在郑德军走的前一天,方玉晴领着郑德军到郑铮将军墓前烧了纸,告慰郑铮将军的在天之灵。当晚,方玉晴为郑德军准备好了要带的东西,她把郑德军的户口、粮食关系和三百元钱都放在背包的夹层一个本子里。她再三告诫郑德军看管好自己的东西。郑德军先要乘船到南京去,从那里乘火车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九月五日一大早,李挚就来到方玉晴家,他请了两天假,要送郑德军到南京。
方玉晴对郑德军是千叮咛万嘱咐,少管闲事,把学习搞好是最首要的任务。方玉晴告诉郑德军,将来搞新闻工作,那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要求进步,到大学后要立即写入党申请书;妈妈和你去世的爸爸一辈子都是党的人,你也应该这样。
李成章也偷偷的来到方玉晴家,他告诉郑德军说:“德军,新闻界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行业,除了加强自身修养外,一定要和周边的人搞好关系啊!另外,这‘文化学习活动’好象方兴未艾,听说各大学的学生都很活跃,我的意见哪,还是远离为好,首先要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仅供你参考。”
郑德军把李成章拉到一边,诚恳的说:“叔叔,你和我妈妈就结婚吧,不要管他什么这个那个的意见,这是你们的自由啊!再说,怎么就会损害我爸爸的威望呢?我爸爸病重的时候就和我妈妈说过,希望我妈妈再建一个幸福家庭。”
李成章激动得眼里含着泪,无奈的摇摇头说:“叔叔谢谢你了。你爸爸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啊,还是按上边的意见办吧,不然会影响你妈妈的,特别是目前这个形势,更不能顶着烟上啊,否则会犯原则性错误的。”
他们一直把郑德军送到蓉阳汽车站,郑德军和李挚要乘汽车到贵池,再从贵池乘船到南京。李成章、方玉晴和李莉一直看着郑德军与李挚上了汽车,汽车缓缓地开出车站,拐上布甲路,渐渐的走远了,看不见了。
李成章擦着眼泪。
方玉晴虽然也很惦记儿子,她并没有哭,还说着笑话劝慰李成章:“我说李校长啊,我儿子上大学你哭什么呢?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啊,再说,为了革命事业难免要分分离离的吗!我和德军他爸爸结婚十几年就没在一起生活多长时间。”
李成章把刚才郑德军跟他说的话讲给方玉晴听。
方玉晴满脸堆着苦笑,叹了口气说:“唉,我们个人只能服从上边领导啊,为这事还有人写了上告信。不过,吕向阳县长态度很明确,他支持我们再组成个家庭。但是,正在学习活动中,我们还是慎重一些好啊!”
“据说是上级个别领导的意见,我看这代表不了组织。”李成章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方玉晴点点头:“确实是没有组织的文件有这方面的规定。”
汽车上,郑德军总是有点心神不宁的样子。
李挚诡秘的笑着说:“德军,这段时间在学校停止工作,我潜心的研究了心理学,你现在心里想什么大哥就知道,你信不信呀?”
郑德军也笑了:“我什么也没想,若说想啊,我是想将来我干出点明堂来,咱们两家人都进北京,至少我要让大哥和小妹到北京去工作。”
“那大哥先谢谢你了,我知道德军心里有我这位大哥,不过你此刻想孟艺为什么没来送你?你心情很失落,对不对?”李挚笑着问。
郑德军也不隐瞒自己的想法,他说:“大哥,孟艺前天到我家送给我一只笔,昨天又到我家送了一大堆路上吃的东西,还说要送我一个笔记本,也算送我两次了,但她并没有送我笔记本啊,那笔记本上或许还有她的留言,应该是很重要的。我以为在我离开蓉阳的今天,她应该能来送我呀!是不是有什么急事来不了啊!”
“别想这些了,既然已经送过你两次,也就表达了她的心意了。到大学后可以给孟艺写信嘛!有些话当面不好开口,用书信表达会更方便。今天可能是有什么事吧,等我回蓉阳时把你的意识告诉她。” 李挚安慰着郑德军,又笑着说“你比大哥强啊,有了女朋友,我可还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