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光齐回到家中已经一周了,就第二天去了一趟轧钢厂,和李怀德聊了一会。至于两人到底聊了什么就没什么人知道了。

不过刘光齐准备好好的休息一段时间。

清晨,当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时,刘光齐睁开眼睛,发现秦京茹已经起床了。

他躺了一会儿,听着院子里传来的声音:孩子们的笑闹声,秦京茹温柔的呵斥,二大妈的唠叨,还有父亲刘海中在陪着几个孩子玩的声音。

现在的刘海中属于轧钢厂返聘,但是刘海中并不是经常回去上班,偶尔过去指导一下。

听着这些声音,让刘光齐的心里充满了温暖。

他起床洗漱完毕,来到院子里。

"爸爸!"看到刘光齐,刘梓昂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向他跑来。

刘光齐蹲下身,张开双臂抱住儿子:"吃完早饭了吗?"

"还没有,"刘梓昂摇摇头,然后期待地问,"爸爸,你今天有空吗?能不能来我们学校接我?"

现在的学校也都已经恢复了学习。

刘光齐微笑着摸摸儿子的头:"当然可以,爸爸这段时间都会接你放学。"

刘梓昂兴奋地跳了起来:"太好了!我要告诉同学们,我爸爸是个大英雄,他回来接我了!"

刘光齐听了,心中既感动又有些愧疚。这些年来,他错过了孩子们太多的成长瞬间。

"好了,别耽误时间了,快把早饭吃完,要迟到了。"秦京茹走过来催促道,但脸上的笑容却掩饰不住。

刘梓昂乖乖回去继续吃早饭,刘光齐则走到秦京茹身边,帮她整理双胞胎的衣服。

"给我吧,你去吃早饭。"刘光齐接过秦京茹手中的衣服,温柔地对她说。

秦京茹点点头,在厨房里给刘光齐盛了一碗粥,又拿了几个包子。

这些天来,她总是特意做刘光齐爱吃的食物,生怕他在西北吃苦了这么多年,回来还吃不好。

吃过早饭,秦京茹要送孩子们上学,刘光齐主动提出要一起去。

"不用了,你在家休息吧,"秦京茹说,"你这些天刚回来,还需要好好调整。"

"没关系,我想和你一起送孩子。"刘光齐坚持道,"我都错过了这么多年,现在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

于是,一家五口一起出门。刘光齐和秦京茹一人牵着一个双胞胎,刘梓昂走在前面,不时回头看看父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路上,他们遇到了许多邻居。大家见到刘光齐回来,都热情地打招呼。

"光齐回来了!在西北干得怎么样啊?"

"哎呀,这不是光齐吗?听说你立了大功啊!"

"这三个孩子真像你,尤其是这个大的,简直是你的翻版!"

刘光齐一一回应着邻居们的问候,心中感慨万千。

送完孩子,刘光齐和秦京茹一起回家。路上,他们走得很慢,有说有笑,就像当年刚结婚时那样。

"京茹,我想带你和孩子们出去转转,"刘光齐突然说,"趁着我还没上班,我们一家人好好出去玩几天。"

秦京茹有些惊讶:"去哪里?"

"先去天安门广场看看,然后去颐和园,再去动物园,"刘光齐说,"我想让孩子们也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

秦京茹眼中闪过一丝喜悦:"好啊,孩子们一定会很高兴的。尤其是梓昂,他一直想去看看天安门。"

回到家,刘光齐向父母提起了这个计划。刘海中和二大妈都很支持。

"去吧去吧,难得一家人团聚,"二大妈说,"家里有我和他爸,不用担心。"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刘光齐带着秦京茹和三个孩子游遍了四九城的各个角落。

每到一个地方,刘光齐都会给孩子们讲解相关的历史和知识。刘梓昂尤其感兴趣,总是缠着刘光齐问东问西。

有一天晚上,孩子们都睡了,刘光齐和秦京茹坐在后院的小亭子里乘凉。

"京茹,谢谢你这些年照顾得这么好,"刘光齐握着妻子的手,真诚地说,"孩子们都很懂事,家里也收拾得井井有条。"

秦京茹靠在丈夫肩上,轻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你在外面辛苦,我在家里安心。"

刘光齐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问:"京茹,你有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情?或者有什么愿望?"

秦京茹抬起头,有些不解地看着丈夫:"什么意思?"

"我是说,"刘光齐解释道,"我们现在都还年轻,未来的日子还很长。你有没有什么想做但还没做的事情?"

秦京茹思考了片刻,轻声说:"我其实一直想学点手艺,比如缝纫或者烹饪。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能开个小裁缝铺,或者小饭馆什么的。"

刘光齐笑了:"这个想法很好。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你就能实现这个愿望。"

"真的吗?"秦京茹惊喜地问。

"当然,"刘光齐肯定地点点头,"我有预感,未来的日子会比现在好得多。到时候,你想做什么都可以。"

秦京茹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这么肯定?"

刘光齐神秘地笑了笑:"因为我相信国家的政策会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秦京茹没有再追问,对于刘光齐,秦京茹有种无条件的相信。

休假的日子过得飞快,一转眼两周过去了。

这天傍晚,刘光齐坐在自己的书桌前,铺开纸笔,开始写下一些想法。

作为一个"穿越者",刘光齐对即将到来的开放时代有着清晰的认知。他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正是他施展才华的大好时机。

他写下了几个关键词:技术创新、对外合作、市场经济、人才培养...

刘光齐知道,未来几年里,国家政策将逐渐开放,市场经济将蓬勃发展。那些有远见的人,那些敢于创新的人,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光齐,在写什么呢?"秦京茹端着一杯茶走进来,好奇地问道。

刘光齐抬起头,微笑着说:"在规划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