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明渣的逆袭 > 第44章 父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士元的话,让屈大均懵懵懂懂,但也只能点头应诺。

难道说这位将军的父亲,有什么大来头不成?

“屈先生,处之去了何处?难道说,那里又有战事吗?”

进府还没有看到儿子,王士元下意识问道。

“先生,王将军去了下辖各地巡查,旨在为将士授田一事。在下这就派人前去,告知先生与夫人前来之事。”

“授田?屈先生不妨与我说说此事。”

王士元登时起了兴趣。

大明之所以失了天下,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土地兼并。想不到儿子年纪轻轻,竟然也知道如何夺取军心。

二人坐下详谈,王士元不时发表见解,兴致勃勃。

王胡氏听的哈欠连连,却也奇怪,丈夫一介教书先生,怎么懂得如此多治国的道理?

“夫人,你在府中歇息一下,我随屈先生出去看看。”

王士元站起身来,迫不及待就要离开。

屈大均无奈,只有站起身来,向王胡氏告辞。

……………………

“杀!杀!杀!”

还没有进军营,闷雷般的怒吼声传来,马车中的王士元猛地掀起轿帘,满脸的惊恐,急着问道:

“怎么了?发生了何事?是将士哗变了吗?”

“先生,只是营中的将士在操练而已,惊着先生了。”

陪同的屈大均笑道。

王士元半信半疑放下轿帘,心头的惊恐,却犹未散去。

“营中将士的操练,都由何人司职?”

“回先生,除了骑兵、水师等金鼓旗令,营中一般的操练,都是按王将军制定的典章,由军中优者指挥兵卒操练。比如队列、体力、刺刀术等,便是由王将军亲自编写并一手指导操练。可以说,王将军一手创立并铸就了义军,没有他,也就没有今日的浙江义军。”

屈大均的解释,让王士元稍稍放下心来,跟着好奇道:“处之还有练兵的本事?”

眼看着儿子长大,从未见过儿子有读过兵书,怎么可能通晓练兵之术?又怎会被将士接受,在军中普及?

“岂止是练兵之能,火器、冶铁、买卖、贸易等等,王将军会的可多了。先生日后会一一察觉。”

屈大均笑道,心里暗暗狐疑。

父亲对儿子的本事一无所知,实在是咄咄怪事。

王士元懵懵懂懂点头。

儿子博学,有经世致用之才,不管是不是藏着掖着,总是件好事。

到了军营门口,二人下了马车,屈大均亮出官凭,说明来意,卫士肃然起敬,多看了王士元两眼,让二人进去。

王将军的父亲造访,当然是毕恭毕敬了。

操练场上,一片热火朝天,各种操练方式在目,王士元瞪大了眼睛,向着校场上看去。

走步、跑步、刺刀操练、掷弹操练、骑兵操练等等,气势汹汹,杀气腾腾。

尤其是那一阵阵惊雷般的喊杀声传来,让王士元心头猛颤,不知不觉变了颜色。

“屈先生,敢问营中几日一练?”

“回先生,营中每日一练,七日休息一日!”

屈大均回道,心头同样震撼。

每日一练,放在整个中国,恐怕也是独一份的存在。

“每日一练?就不怕营中有逃兵吗?”

王士元惊诧道。

现在这天气,可是有些热。

“操练虽苦,但比起丰厚的饷银,比起饿肚子,便是不值一提!”

屈大均道:“王将军说了,如果连操练都受不了,还怎么在战场上拼杀?即便有逃兵,也是无关紧要。王将军之所以创立武备学堂,便是知道将为兵之胆,有大量的中低层军官坐镇,便可确保军中的战力。”

屈大均的解说,让王士元一时沉默,他一动不动,看着不远处的兵士操练,将一个个圆滚滚的铁疙瘩,扔入远处石灰画的圆圈里,一遍又一遍,直到军官叫停,这才在一旁休息。

“屈先生,你去过紫禁城吗?”

王士元忽然开口,屈大均不由得一怔。

“先生,你说什么?”

“前明有京营,由神机营、五军营、三千营三者组成,数十万兵马,曾纵横天下,打得蒙鞑屁滚尿流。”

王士元看着教场上的操练,自顾自说道,声音轻柔,面色平静,似乎在叙述一段云淡风轻的往事。

“可惜,营中腐败,官员将领上下其手,京营成了摆设。崇祯帝让李邦华重新整治,但收效甚微,瘟疫袭来,李自成入京,崇祯帝自缢,京营烟消云散。”

王士元说完,静静看着前方。

看来,眼前的训练前景,让他想起了许多往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明积弊重重,可以说是积重难返。与其说满清夺了中原,不如说大明自己丢了天下。”

屈大均感慨一句废话,跟着道:“如今天下风云激荡,满清已成溃败之势。只要我汉家子弟同心协力,不出数年之间,便能将满清赶出京城,重夺我汉家江山!”

“不错,我汉人丢掉的东西,汉人自己得夺回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