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的四九城,暑气未消。高大的梧桐树在风中摇曳,遮住了政务院机关大院的部分视线。李一凡走进会议楼时,神色镇定,心中却清楚,这一次的会谈,注定将决定潇湘在未来数年内的战略格局。
国家发改委主任姜承远亲自主持了这场闭门会。与会的不仅有潇湘、江淮、湖广三省的省长,还有几位分管产业、财政的副总。大夏正全力推动“产业转移与中部承接”战略,这场会议,是暗战的序曲。
?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姜承远扫视一圈,目光在李一凡与江淮常务副省长陶铭泽之间停顿了片刻,似笑非笑:“中部地区要接得住产业转移,就必须有明确分工,不能乱抢。否则,东南沿海释放的产能,就会被白白消耗掉。”
陶铭泽抢先开口:“江淮有区位优势,承接产业条件成熟,铁路、公路网络健全,产业工人基础深厚。我们已经拟定了完整的承接方案,愿意作为中部战略的领头羊。”
话锋犀利,意在争夺主动。
李一凡面色不动,缓缓推过一份材料:“潇湘的产业结构正在加速调整,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三大板块已初具规模。星城和株江的产业园区,具备直接承接东南沿海转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潇湘在教育和科研上有长期积累,可以为企业输送人才。”
他语速不快,却字字铿锵。
姜承远点了点头,随手翻开材料:“两省都各有优势,但也别急于表态,最终的决定,要看综合条件和中央意图。”
?
散会后,众人鱼贯而出。走廊里,陶铭泽脚步一顿,侧身拦住李一凡,语气带着几分锋芒:“李省长,你的魄力我佩服,但中部大战不是一个人的舞台。江淮要当老大,潇湘最好别横插一脚。”
李一凡目光一凛,淡然道:“陶省长,市场和企业会用脚投票。谁准备得更充分,谁能提供更好的环境,谁就能赢得先机。潇湘从不惧怕竞争。”
两人对视片刻,空气中仿佛迸射出无声的火花。
陈晓峰走在身后,心里暗暗一紧。他已能感觉到,这场“中部大战”表面上是经济比拼,实际上却是政治资源的角逐。
?
回到潇湘驻四九城办事处,李一凡立即召集随行干部开小会。
张廷山摊开笔记,声音压得极低:“省长,从目前情况看,江淮动作很快,他们已经与几家央企初步接洽,试图把总部二级部门迁过去。如果他们抢先一步,潇湘可能被边缘化。”
林浩民接话:“是的,陶铭泽老辣,敢直接放话。潇湘要反击,必须有硬招。”
李一凡沉吟片刻,目光如炬:“硬招我们要有,但更要稳准狠。第一,尽快拿出潇湘的产业承接白皮书,锁定几个样板园区;第二,借助四九城的关系网,拉拢央企和龙头民企;第三,利用舆论和政策研究,营造‘潇湘必然崛起’的氛围。”
他目光落在陈晓峰身上:“晓峰,这件事你亲自统筹。办公厅副主任的人事还在博弈,但你要先把副主任的活儿干出来,让所有人看到你的能力。”
陈晓峰心头一震,郑重点头:“省长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
?
几日后,李一凡单独进了政务院大楼,赴姜承远办公室汇报。
姜承远放下手里的茶杯,盯着他良久,语气意味深长:“一凡同志,你岳父退下后,我接过发改委的担子,深知中部战略不是一省一地之事。你在会上表现得很强硬,这种锐气我欣赏。但你要明白,中央要的是协调,而不是内耗。”
李一凡恭声答道:“主任,我的立场很明确。潇湘不怕竞争,但也绝不愿意陷入无序的争夺。我们愿意在中央框架下与兄弟省份协同,但协同不是放弃,更不是退让。”
姜承远点点头,露出一丝笑意:“好,有这个心气。记住一句话,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潇湘若真能拿出硬实力,我会向中央推荐。”
李一凡躬身:“谢谢主任信任。”
他心里却清楚,这场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
?
当晚,李一凡没有回宾馆,而是悄然前往四九城的一处会所。这里聚集了几位重量级企业家,既有新能源龙头,也有通信设备巨头。他们都是未来产业转移的风向标。
一位企业家开门见山:“李省长,我们在东莞的工厂土地续签困难,成本居高不下。潇湘能给出怎样的条件?”
李一凡沉声道:“潇湘给的不只是条件,而是未来。我们有成熟的产业园区,有大量高校科研资源,更有一整套支持政策。你们在潇湘,不是迁移,而是升级。”
企业家们交换眼神,似乎被他的气势所震。
陈晓峰坐在旁边,飞快记录每一句话,心里清楚——这正是省长的杀手锏:以愿景说服人,以政策绑定人,以格局笼络人。
?
午夜时分,会议散去。李一凡走出会所,四九城的夜风带着一丝凉意。他抬头望着远处的灯火,心中清晰无比:
这场中部大战,不只是潇湘与江淮的较量,更是自己能否立稳省长之位、走向更高舞台的关键一役。
而他深知,背后支持与阻力并存。要赢,就必须在政治与经济的双重棋局上同时出手。
潇湘的反击,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