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奸卷五
奸不绝,惟驭少害也。奸不止,惟驭可制也。以利使奸。以智防奸。以力除奸。以忍容奸。
君子不计恶。小人不虑果。罪隐不发。罪昭必惩矣。
自古以来,奸邪之徒便如同附骨之疽一般难以根除。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怎样发展,这些心怀叵测之人总是如幽灵般潜伏在各个角落。然而,若能敏锐地洞察其行迹,并谨慎地应对,便能将他们所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限度。
需知,奸邪之辈犹如贪婪的饿狼,他们的破坏力永不停歇。若想阻止其恶行蔓延,就必须对症下药。通常来说,以利益作为诱饵便可驱使此类人为己所用,但与此同时,绝不能放松对他们的戒备之心,需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并机智地设下防备措施。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尚未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彻底铲除奸邪势力,那么不妨暂时采取一种点到即止的容忍策略。这种策略并非懦弱与退缩,而是一种权宜之计,等待最佳时机的到来。待到时机成熟之际,务必果断出手,以雷霆万钧之势将这股邪恶力量一举消灭,绝不留丝毫后患。
与此相反,真正的君子向来秉持着正直善良的品性,他们不屑于主动去算计那些作恶多端的小人。而小人们行事往往肆意妄为,全然不顾及后果。因此,当这些人的罪行尚未昭然于世,未引起众人公愤之时,切不可轻举妄动。因为过早动手可能会打草惊蛇,甚至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可一旦他们的恶行积累到罪大恶极、天怒人怨的地步,那就无需再有半分犹豫,应当毫不犹豫地给予严厉制裁,让正义得以伸张,令世间恢复清明。
驭智卷六
智不服愚也。智不拒诚也。智者驭智,不以智取。尊者驭智,不以势迫。强者驭智,不以力较。
智不及则纳谏。事不兴则恃智。不忌其失。惟记其功。智不负德者焉。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充满智慧并且具备卓越能力的人,通常情况下是绝对不可能对一个愚笨无能的领导者心生钦佩之情的。然而,事情往往并非如此简单,如果这位领导者能够展现出十足的诚意,那么即使是那些自视甚高的智者与能人,恐怕也难以断然拒绝其请求。
对于一个真正拥有大智慧的领导者而言,当其需要驾驭那些同样富有能力的下属之时,从来都不会愚蠢到去与他们比试谁更具智慧或者更强的能力。因为这样做不仅毫无意义,反而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而一个真正处于高位、具有崇高地位的领导者,在管理那些有能力的下属时,更是深知以威势相压绝非明智之举。这种威压或许能在短时间内迫使下属服从,但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导致人心背离。至于那些真正强大的领导者,则更加明白依靠蛮力来迫使有能力的下属屈服是多么不明智的行为。这种做法只会激发下属的反抗情绪,最终得不偿失。
当领导者遭遇困境或面临棘手难题之际,应当善于调动起聪明下属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踊跃地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通过广泛收集众人的智慧,充分汲取各方之长,往往能够找到最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反之,倘若领导者自身缺乏足够的能力来推动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此时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将部分权力下放给那些经过严格考察、值得信赖且确实具备相应能力的人,借助他们的力量帮助自己达成目标。在此过程中,切不可对这些人的偶尔失误过于苛责,而是要时常将他们所取得的功绩挂在嘴边予以赞扬和肯定。毕竟,只有给予下属充分的信任与支持,才能激发出他们最大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此外,一个真正具备智慧的下属,是决然不会轻易背叛那位拥有极高道德品质的领导者的。因为这样的领导者以身作则,其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足以令下属心悦诚服,并心甘情愿地追随其后。
驭愚卷七
愚者不悟,诈之。愚者不智,谋之。愚者不慎,误之。
君子驭愚,施以惠也。小人驭愚,施以诺也。驭者勿愚也。大任不予。小诺勿许。蹇则近之。达则远之矣。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存在着一类被称之为愚昧之人的群体。这类人的思维相对狭隘,缺乏足够的悟性和洞察力。因此,如果想要从他们那里获取一些信息或者达成某种目的,可以大胆地采用“诈术”。因为对于这些没有悟性的人来说,正常的询问可能难以奏效,但一旦使用欺诈手段,便有可能让他们在慌乱之中吐露实情。
愚昧之人通常也是缺少智慧的,正因如此,我们完全能够将其视为突破难关的关键所在。由于他们常常表现得粗心大意且不够细心,所以只需略施小计就能轻易地误导他们。
然而,不同类型的人在驾驭愚昧者时所采取的方式却有所差异。君子们注重以小恩小惠来笼络人心,通过给予实际的利益来换取对方的顺从与配合;而那些心术不正的小人,则善于运用空口白话做出种种承诺,即使这些诺言最终无法兑现,也足以让愚昧之人深信不疑并乖乖听从指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