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屯东面就是乌苏里江,滔滔的江水从屯的东边流过。
使这个静寂的北大荒小屯有了不一样的喧嚣。
屯里的房屋建的很不规则,有临江而建的,有靠着树林搭建的。户与户之间相距都很远。
屋子基本上是用周围的树林里的木料搭建的,多少年了都是这样,很合理,也很科学。
杨军在屯子里转了一圈,他基本上已经熟悉了屯里的环境。
走来一个背着小孩的赫哲族女人。杨军上前去向这个赫哲族女人问道:
“大嫂,你好,你们屯里是不是有个叫莫娅的女人”?
这个看上去很憔悴的赫哲族女人大概有30多岁,穿着一身传统的赫哲族女人服装,背上的小孩歪着头在熟睡。
赫哲族女人不知听懂了杨军的话没有?她惊恐的看了杨军一眼,什么话也没说,匆匆忙忙的就往前走。
杨君不知是什么意思,追上去又问道:
“大嫂,你们村里有没有一个叫莫娅的女人”?
赫哲族女人仍旧惊慌的眼神看着杨军,表情异常的复杂,摇了摇头,然后就迅速的走开了。
杨军感到很纳闷,也不知是什么情况,他又连续的问了几个临江屯的人。
他们都是这副表情,不说话,神形慌乱。
杨军这下犯愁了,眼看太阳就要落山,天慢慢的黑了下来。
他不知道临江屯有没有这个叫莫娅的女人,是自己在慌乱中看错了关明诚写在桌子上的字?
还是关明诚一开始就写错了?
天渐渐的黑了下来。林江屯外出打猎捕鱼的村民都陆陆续续的回来了。
七八月份正是打猎捕鱼的。大好季节。劳累了一天的屯民收获不小。
肩上扛着,背上背着,每个人的脸上都露着喜悦的笑容。
屯里不少家的房屋都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杨军忙活了半天也没找到莫娅,特别沮丧,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
一个打猎晚归的赫哲族老汉,背着一只打死的野猪走到了杨军的面前,把野猪重重的扔在地上,然后把猎枪靠在了旁边的树上,盯着杨军问道:
“小伙子,听村里的人说,你在找莫娅”?
杨军听了老汉的话,高兴的笑了。忙碌了一下午,总算有人和他说起了莫娅。
他赶忙上前说道:
“是的,大叔,是我来找莫娅的,你认识莫娅吗”?
老汉听了杨军的话。随手提起了靠在树上的猎枪,冷冷的向杨军问道:
“你找莫娅干什么?是谁让你来找莫娅的”?
兜了一大圈子,总算扯到正题上来了。杨军笑了笑,接着说道:
“大叔,我叫杨军,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新海湖干部管理学校的学生。是我的班主任关明诚让我来找莫娅的”。
老汉听了杨军的话,饱经风霜的脸颊,露出了不易察觉的笑意,说:
是关老师让你来的,那就是客人了。对不起小伙子,我叫莫伦,是临江屯大队的支书。
莫娅是我的侄女,是我大哥的女儿,你有什么事,咱们回家再说。
说完,赫哲族大叔莫伦把地上的野猪又扛了起来,领着杨军往家走去。
莫伦住这三间屋是用段木搭建起来的。
从里面看,一根根整齐的椴木压合在一起,没有一丝的缝隙。屋子搭建的宽大而结实。
这样的屋子,在临江屯应该是很讲究的。
屋里的布局和北大荒大多数人家一样。
土炕,木桌,木凳!
如果不是中间的堂屋上,贴着一张大奖状,上面写着临江屯优秀党支部。
谁都不会相信,莫伦是临江屯大队的党支部书记。
杨军跟着莫伦走进屋时。一位赫哲族的老妇女正忙碌着往桌子上端菜。
一盆香喷喷的野猪肉。一小笼玉米面窝头。桌子上还放着几根大葱。还有一瓶北大荒产的散装白酒。
老妇人是莫伦的老伴,见丈夫领着一位英俊青年走了进来。放下手中的碗筷,迎了上去。
莫伦指着杨军,对老伴说:
“老伴.小伙子是来找咱家莫娅的,是关老师让他来的,他叫杨军,是干部学校的学生”。
说着,莫伦回过头来对杨军说:
“杨军,我的老伴,是莫娅的婶婶,不是外人”。
听了莫伦的介绍。杨军很有礼貌的问候道:
“大妈,您好,我叫杨军。打搅您了”。
莫伦的老伴有点木讷,听了杨军的自我介绍。什么话也不说,从隔壁搬来了一把凳子,示意杨军一起坐下来吃饭。
杨军看了看左右。也没有其他人。忍不住向莫伦问道:
“大叔,你不是带我来找莫娅吗?莫娅在哪儿呢?我想见她”。
莫伦听了杨军的话,不慌不忙的坐在饭桌旁。把桌子上的北大荒散白酒打开,屋里顿时弥漫着一股股浓郁的酒香。
莫伦把杨军让到饭桌边坐下,说:
“小伙子,不急,咱们先吃饭。边吃边聊”。
杨军心里着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