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在朔方休整,等待天子的进一步指示。
霍去病闲不住,带着赵延年等人出去打猎,消磨时光。
这期间,苏武来拜访霍去病,带了丰厚的礼物,态度诚恳。
但霍去病却没见苏武,只是让赵延年出来接待,自己带着人出去了。
赵延年很尴尬,见到苏武时,再三解释。
苏武也不介意,挥挥手。“无妨,我也不是非见他不可。家父有令,不能不来。”
“你去拜访大将军了吗?”
“当然。”苏武笑道:“只是大将军如今贵重无比,访客如云,我也没见到他,和他的长史任安聊了几句,就告辞了。”
赵延年很意外。
苏建多次随卫青出战,算是卫青的嫡系,怎么卫青也这么怠慢?
这甥舅两个倒是像,都有点不讲情面。
“会不会是令尊这次未能出战,大将军不好意思?”
“谁知道呢。”苏武想了想。“其实也没必要。家父已经封侯,不敢奢望太多。再说了,年纪也大了,万一有个闪失,反倒不美。能为大将军筹措粮草,部署接应,让大将军放心出征,也就够了。”
赵延年笑笑,没有说破。
说实话,他不相信苏建能这么想。人哪有满足的时候,封了侯,还可能增邑嘛。
“家父可能要回京了。”
“回京?为什么?”
“卫尉空缺太久,天子有意转家父为卫尉。如果是真的,那我可能也要回长安了,以后我们宿卫宫中,可能会经常见面。”
赵延年心中诧异。
卫尉空缺了那么久,现在突然调苏建回去,总让人觉得有点问题。
但他也不好多问。
虽然他也在宫里做中郎,但他真没什么能量可言,不敢随便揽事。万一给了苏武希望,又办不成,就难为情了。
“那是好事啊,以后朝夕相处,还要请苏君多多指教。”
苏武哈哈一笑,又道:“李椒可能也要调回去。”
“他又怎么了?”
“身体不好。本来休养得还算不错,又接连两次出塞,受了风寒。”
赵延年有点牙疼。
他刚从塞外回来,自然知道塞外的气候。别看已经是四月初,黄河两岸的草都绿了,塞外还是一片枯黄。要到四月下旬,才能正式进入春天,天气渐渐回暖。
军中辛苦,挨饿受冻在所难免,对病人非常不友好。
“回去也好,反正他已经封了侯,心愿得偿。”
“他也这么想。”苏武扬扬眉。“回了长安,再聚。顺利的话,说不定我们会同行。”
——
四月中,天子的第二道诏书送到朔方。
这一次,立功的将士都得到了封赏,封侯的就有十几个。
包括赵延年在内。
因擒获匈奴王子撑犁阿里格希佗之功,赵延年被封为关内侯,食邑二百户。
不过,最让人意外的还是霍去病。
霍去病被封为冠军侯,食邑两千五百户,是除大将军卫青本人以外,这次封赏最多的将领。
为此,天子还特地新设了一个冠军县,封给霍去病。
诏书一下,别说其他人,连赵延年都觉得天子对霍去病的偏爱有些过分了。
按照军法,霍去病的功劳完全够不上这么丰厚的赏赐。
就算将八百骑的功劳全部算在霍去病的身上,也无法掩饰天子的偏心。
这么做,看似宠爱,其实也让霍去病压力很大,就连大将军卫青都很难做人。
军功是卫青报上去的,其他人不敢批评天子,却可以批评卫青,说他报功不当,偏袒外甥霍去病。
卫青有口难言。
他总不能说,他的军功是如实上报,是天子偏袒霍去病,与他无关。
诏书下达之后,卫青什么反应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反应。
诸将反应很大,最典型的反应是不约而同的孤立了霍去病,来祝贺他封侯的人还没有祝贺赵延年封侯的多,搞得赵延年也很尴尬,只能闭门谢客,寸步不离霍去病左右,以示避嫌。
他再一次体会到,君心似海,天威难测。
他完全搞不懂天子的用意。
封侯明明是一件开心的事,结果搞得大家都难受无比。
他现在有点理解了,为什么李广自杀的时候,军中将士的反应那么大。
霍去病还是一如既往的沉默,每天出去打猎。谁愿意跟着就跟着,不愿意跟着,他也不招呼。
好在赵破奴、桀龙等人都相信赵延年,虽然这一战没有封侯,还是抱有希望。只要霍去病出猎,他们就跟着出去,也算是其乐融融,相处和睦。
四月下,天子第三道诏书到,大军班师。
夏天快到了,气温越来越高。随着牧草生长,匈奴人的实力将迅速恢复,大军不具备再次出击的条件,与其留在朔方,不如返回京师。
这样可以省去粮食长途运输导致的巨大消耗。
正如苏武预料的那样,苏建也被调回长安,担任卫尉。
朔方、九原的军政正式移交给两个太守,以后各治一郡,互不统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