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次模拟场景结束后,博源都会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倾听他们在模拟场景中的感受和想法,帮助他们将在模拟场景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同时,他还与这些学生的班主任和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变化,共同制定后续的教育计划。
随着模拟场景疏导和引导工作的持续开展,越来越多的“学渣”开始发生转变。一类学渣中的小王,曾经是课堂上的“刺头”,在经过几次模拟场景的引导后,逐渐变得安静下来,开始尝试认真听讲,完成作业;二类学渣中的小李,以前总是在集体活动中我行我素,如今也学会了主动与同学沟通合作。看着学生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博源知道,他正在朝着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目标不断迈进,而模拟系统也在这场教育变革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持续运用模拟场景对“学渣”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博源发现部分学生存在反复性问题。比如高一(5)班的小赵,在模拟场景中表现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学习任务和品德培养活动,可回到现实课堂没几天,又开始恢复迟到、不写作业的状态。博源意识到,单纯的模拟场景引导还不够,必须构建一套长期的跟踪与反馈机制。
他利用模拟网络术,搭建了一个专属的学生成长档案线上平台。将每个接受疏导的学生信息录入其中,除了基本资料和问题类型,还详细记录每次模拟场景训练后的表现、日常行为变化以及教师和家长的反馈。平台设置自动提醒功能,当学生出现异常行为波动时,第一时间向博源发送通知。同时,博源通过模拟网络术整合校内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数据,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实时更新到档案中,形成动态的成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