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丽质伸了个懒腰,好姐妹没回来,没人斗嘴,挺无聊的,所以只能继续缠着张彦。

“夫君,为啥孙皓的待遇比刘禅差那么多,明明都是亡国之君。”

“简单,都看不起东吴,以前说过。”

“刘禅到了北方,得到了安乐公的爵位,听起来还算不错,最主要的是公爵,而且刘禅去世后,晋朝给了刘禅一个谥号‘思’。”

“反正还算体面。”

“但到了东吴就不一样了,孙皓的封号是归命侯,咱先不说这只是一个侯爵,你听听封号,归命。”

“呃。”李丽质愣了一下:“这有点像骂人了。”

“你以为就晋朝啊,陈寿也没给孙皓好脸色,人家写东吴历史时,直接把孙权之后的孙家人统一写进了《三嗣主传》当中,连单独的房间都没有。”

。。。。。。。。

李丽质扶额:“确实有点侮辱人了,感觉和汉惠帝有一拼了。”

“差不多,还有陈寿给孙皓写的评价。”

“皓之淫刑所滥,陨毙流黜者,盖不可胜数。是以群下人人惴恐,皆日日以冀,朝不谋夕。其荧惑、巫祝,交致祥瑞,以为至急。昔舜、禹躬稼,至圣之德,犹或矢誓众臣,予违女弼,或拜昌言,常若不及。况皓凶顽,肆行残暴,忠谏者诛,谗谀者进,虐用其民,穷淫极侈,宜腰首分离,以谢百姓。既蒙不死之诏,复加归命之宠,岂非旷荡之恩,过厚之泽也哉!”————《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大概的意思就是不把你弄死,还给了你一个侯爵,你捡到大便宜了。”

。。。。。。。。

李丽质无奈:“这个我也看过,但是,夫君,我就不明白,陈寿为啥对东吴的意见那么大。”

“简单啊,人家陈寿原来是蜀汉那边的人。”

(陈寿曾经担任蜀汉官职,卫将军主簿?,主要负责协助卫将军处理文书及日常事务。??)

(东观秘书郎?,掌管宫廷藏书与文献整理,参与修史工作。??)

(观阁令史?,主管档案文书,后来因为不依附宦官黄皓而屡遭贬黜。??)

(散骑黄门侍郎?,侍从皇帝,传达诏令的近臣职位。??)

“所以要给老东家一个面子,不止如此,除了我以前说的,陈寿对皇后的记载也有区别,曹魏和蜀汉皇后,不管是不是追封的,那都承认了,到了东吴,统称夫人。”

“至于西晋那边,看不起东吴也正常,西晋的皇位来自曹魏,所以西晋必须承认曹魏的正统性。”

“曹魏的皇位来自汉朝,所以西晋也必须承认汉朝,刘备又自称汉臣,给些尊重也是应该的。”

“之后再看看东吴,大魏吴王,多好的解释啊,所以谁会把东吴当一回事啊。”

“不过还有个插曲,三国演义里面的,那就是孙皓去了北方后,司马炎就告诉孙皓,说他准备了一个座位,等孙皓很久了,说白了就是羞辱。”

“孙皓也回怼了,说给司马炎在建业留了个位置。”

“咳咳咳。”李丽质绷不住了:“互相黑呗。”

“差不多,不过这不是正史,是三国演义,可就算如此,只要好玩就行了。”

李丽质翻了个白眼:“切,东吴西晋都不咋地,还不如宋朝呢。”

“嗯,也可以这么说,虽然宋朝很拉胯,但最起码没西晋那么惨烈。”

李丽质看向张彦:“夫君,我看了一下历史,赵匡胤为啥要把白起踢出武庙?”

“哦,你说这件事啊,不过是表明自己的立场而已,武庙这个地方虽然叫武庙,但一开始并不是给纯粹的武将建立的。”

“武庙最早起源于唐玄宗的开元十九年,最早祭祀的是姜子牙。”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常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姜太公的祖先给大禹效力过,后来到了姜子牙这一代,就家道中落了。”

“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年七十,居于朝歌。”

“姜子牙早年间一直在为生活奔波,卖过小吃,当过屠夫,也当过家臣,但没过多久,人家就不用他了,并且被赶出了朝歌城。”

“等姜子牙回家后,他的媳妇也不要他了,姜子牙本质就是一个前半生一事无成的人,到了晚年被赶出家门,将要饿死的老头。”

“只不过他运气好,在钓鱼的时候碰到了姬昌。”

“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所获霸王之辅。’”

“众所周知,周文王姬昌擅长算卦,他给自己算了一卦,卦象说他这次打到的不是猎物,而是一个能让他发家的大才。”

“所以姬昌就和姜子牙面谈。”

“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