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媺娖撇了撇嘴:“我知道我大哥现在最主要的事是恢复经济,但我每次一想到清朝汉人那麻木的样子我就心里不舒服,我大哥可以先练兵啊。”
张彦一头问号:“清朝时期的汉人麻木?你听谁说的?”
“网上啊,不都是这样说的嘛。”
“快拉倒吧,清朝的汉人可不麻木,相反是历代反抗的最高峰。”
朱媺娖一脸懵:“啊?咋回事?”
“《晚清民变研究》中就提到过,辛亥革命爆发的前十年时间里,反抗为历史最高峰。”
“根据清朝的历史实录中记载,从鸦片战争前的四年到朝灭亡,民众的反抗活动多达五千三百八十七次。”
“媺娖,你想一下,既然能被收入实录了,那就说明情况已经很严重了,如果是地方的小矛盾,不可能被记录到实录中。”
朱媺娖目瞪口呆:“多少?七十多年爆发了五千多次?”
“对,爆发民变的原因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比如要求涨月例,嫌盐贵,官吏打人结果被贫农围殴的,甚至还有打土豪分田地的。”
朱媺娖更不理解了:“为什么网上说清朝汉人是麻木的?”
“很简单,在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文字狱加愚民统治让农民丝毫没有民族意识。”
(注意,清朝之前的朝代都多多少少有官方学府,让普通百姓读书识字,古代识字率的巅峰是明朝中后期。)
“在反抗清朝地主时更多的是采取斗殴的方式,这些办法不可能解决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就更不可能了。”
“缺乏民族意识也让近代的华夏在对外战争中一败涂地。”
“但这种情况完全是建立在清朝不断消灭汉人民族意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前的朝代或多或少还有一点民族意识,只是尚未觉醒,但清朝就不同了。”
“网络上的麻木说的就是这个,但就算再麻木,也分的清好坏。”
朱媺娖看向张彦:“夫君,解释一下。”
“鸦片战争,镇江战役,清军在和英军开打时,为了防备百姓通敌,在开战之前就在镇江开始了大规模屠戮。”
朱媺娖一头问号:“有病吧?”
“对啊,我也很奇怪,反正最后是镇江百姓直接和清军开打,清军指挥官海龄被百姓捶成了肉泥。”
“就清军这种德行,也不能怪镇江百姓远远的看热闹。”
“不过媺娖,你能说坐视不理的汉人麻木吗?”
朱媺娖摇头:“不能,设身处地的想一下,清军好像比英军更可恨。”
“没错,清末因为改革,财政收入甚至逼近了三亿两白银,但这些钱没有用在改善民生上,也没有用在强军上,而是用在修园林和赔款上了。”
“咱就直说,如果用在强军上,列强入侵都要掂量一下,如果用在改善民生上,列强打过来,用不着清朝动员,当地百姓都能捶死他们。”
“说个数据,光绪二十九年到三十一年,清军在广东拿下的所谓逆匪就有万人,你知道这些人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吗?”
朱媺娖摇头:“不知道。”
“很简单,老实的时候就是贱民,活不下去了,开始反抗了,就被叫做匪,也不想想,如果日子能过下去,谁闲着没事造反啊。”
“在后世,关于清末民变的研究成了许多大学的研究话题,国外也有研究清末民变的,论文更不用说了,一大堆。”
“所以清末百姓只是缺乏反抗的纲领,不知道该怎么做,这可不是麻木。”
“还真不是。”朱媺娖明白了:“夫君,历朝历代,王朝末年的时候是不是都这样?”
“没错,只不过元朝和清朝多了民族矛盾而已,只不过后世更讨厌清朝,因为元朝只是菜,元朝皇帝也确实不会管理,但清朝不同,他们什么都懂,只是故意的。”
“哦,夫君,我明白了,我去玩了。”
朱媺娖说完就向游乐场跑去。
旋转木马前,朱媺娖笑眯眯的看向李丽质:“丽质啊,这个不好玩,我们去玩刺激的。”
“不去。”李丽质可不会上当,朱媺娖就不是个好人,整天就想拉着她去玩过山车。
“你真胆小。”
天幕空间是快乐了,但小媺娖就不开心了,她又没赶上,都怪自家大哥。
“大哥,你干嘛让人拦着我啊?”
朱慈烺有些不好意思:“没什么,你一个大明公主,不能乱跑。”
小媺娖生气了:“就管我一个啊?”
“对啊,不然呢?”
小媺娖气的头疼:“房租白交了是不?”
“没事,大明虽然穷,但还是出的起,没关系,就当谢礼了。”
“我不管!我要回去。”小媺娖闹了,她不想被拉苦力。
夜里,吃饱饭的三人闲来无事斗起了地主,鉴于朱媺娖穷,也就没玩钱的,而是贴纸条。
这时,朱媺娖想到了一件事:“夫君,大明是什么时候,又是怎么失去对建州的控制的?”
“这个啊,明朝对建州失去统治的原因就是明朝自己作的,说白了就是内部管理失控的一种体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