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十万大山:1840 > 第546章 南北战争结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外西北大局已经初定,沈云峰的注意力转移到婆罗洲。兰芳共和国这些年接收的华人下南洋的越来越多,土地已经不够用了,粮食也越来越紧张,急需扩张。

文莱国赛福鼎二世还想在将王位交给儿子之前再夺回一些失地,也有扩张的想法。

三方意见统一之后,田虎从陆上安保队抽了1万名新兵送到婆罗洲换上兰芳国和文莱国的衣服去练兵。

“丰南号”的蒸汽机炮舰已经悉数分配给两国,加上两国自己制造的蒸汽机炮舰,两国海军联合起来在婆罗洲应该说是所向披靡了。

文莱选择入侵的是在婆罗洲东部与沙巴地区相连的布伦干苏丹国,兰芳共和国选择入侵的是东婆罗洲南部的丹戎布拉,这两个地方都被荷兰人所控制,虽然都有自己的政权,其实都是傀儡。

荷兰人自然不甘心自己口中的肥肉被当地小国夺走,按照荷兰人的策略开始在背后提供军事物资,开展军事指导。

这是几十年来,荷兰人在婆罗洲惯有的操作,利用土着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少量人力投入掌控婆罗洲的局势。

但这一招明显在文莱国和兰芳国这里失灵了,这两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可以说在婆罗洲这一带是最强的,更不用说背后隐藏着“丰南号”这样的怪物。

布伦干苏丹国和丹戎布拉的攻占在军事上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消化起来还是很难的。婆罗洲部落林立,习惯是谁当国王不要紧,但是部落的事情你不要管。

显然,改革之后的文莱国和兰芳国,无论是君主制还是共和制都不会放任这种部落地方势力了。打下两国之后,还要花费大量精力清剿这些反抗的部落。而这些部落利用山地的地形,也不是那么好清剿的,往往费力找去,人去楼空,你一走,他们就回来了。

沈云峰也希望两国瓜分东婆罗洲的步伐不要太快,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美洲的地盘都在极速缩水,所以不要太为剧烈,会导致这些列强们抱团,再次集合武力来扫荡亚洲。

但是远景目标还是要以华人在南洋的新兴国家将西方殖民者赶出去,将华人圈的地域做大。

博弈的核心依然是在科技水平与工业化程度,还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粮食安全。

军事只是表象,但是军事决定着资源的分配,这是不变的逻辑。

华人国家的科技与工业化是被“丰南号”硬生生的推起来的,基础其实十分薄弱,薄弱的原因就是教育的普及和人才成长需要时间。

但时不我待,一方面促进华人国家发展教育业的同时,依然要硬推工业化水平。

“丰南号”的盈利也要从简单的工业品输出向资本和知识产权输出转变,目前来说,知识产权保护还没有一套体系,但是“丰南号”依然推动在香港成立“国际专利局”和“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雏形。

知识产权的交易将先从国与国之间开始,将授权方(主要是丰南号)与被授权国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被授权国就有了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动性。

在现代法律尚且不完善的年代,只能先大致建立一个规则。第一项拿来作为试验品的就是后装步枪的专利开始授权华人国家开始生产。

鉴于英美法等国枪械技术的进步,后装步枪的技术再捂在手上就被动了,不如授权这些国家自己生产,“丰南号”暂时控制住无烟火药的技术。

沈云峰并不想再扩大普通枪械的生产能力,陆上“安保队”的兵力规模控制在十万左右,普通枪械需求就这么大而已。将一批经验丰富的技师要从生产转到研发更先进的枪械上来。

柴油机技术的输出,沈云峰还在犹豫,后世第一辆汽车到1886年才问世,还有一段时间。

发电技术,沈云峰倒是没有藏私,很快也就授权出去,电力是很多发明的源头,包括未来的魂斗罗,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去奇思妙想。包括小型发电机和电机。

既然电风扇已经作为民用产品发售,电机也没必要藏着掖着了。包括开始在大城市建立电话局,原始的弱电技术也等于外流了。

美国的“南北战争”不仅是一场军事冲突,更是一场关于道德、关于人性的深刻拷问,它以鲜血为墨,重塑了美国的政治版图、社会结构和经济模式,为这个国家带来了无法磨灭的印记,也为未来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战争结束后,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奴隶制的完全废除。南方种植园主坚决反对,但奴隶制像身体里的毒瘤一样严重。虽然北方有人强烈反对奴隶制,但要彻底消灭它,必须经历一场激烈的变革。《解放宣言》就像一道闪电,打破了奴隶们头顶的黑暗,几乎是以宣布的形式,预告了奴隶制的终结。

最终,美国通过了第13条宪法修正案,这标志着奴隶制在法律上被彻底废除。这一举措不仅仅结束了奴隶制,还代表了美国社会在道德和伦理观念上的重大转变,对人权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这也导致了种族关系的复杂性不断演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