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下令尽量以和平方式驱散“酬恤军”。
可若麦克阿瑟抗命动粗,那便正好借机将他革职,打发到遥远的菲律宾去。
不论结果如何,占据在华盛顿特区中心的“酬恤军”终将被清除。
至于国会那帮人照例会吵吵嚷嚷地咬自己——那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如果是当上总统之前、曾高举进步旗帜的阿尔·史密斯,绝不会有这样的念头。
但长期的打压与诋毁,已足够让他改变。
“等着看吧,看这事会怎么收场。”
史密斯望向窗外“酬恤军”的帐篷区,人称“史密斯村”的地方,低声喃喃道。
......
1931年6月7日。
“艾森豪威尔少校,军官们都到齐了吗?”
“是,校长。”
“嗯,你去确认一下士兵们是否已做好准备。”
“明白!”
艾森豪威尔干脆利落地答应一声,转身离开。麦克阿瑟则叼起烟斗,仰望着天空。
天色晴朗得刺眼,仿佛不知今日将要发生何等可恨之事。
“全体,向参谋总长敬礼!”
唰!
当麦克阿瑟踏入被称作临时司令部的军帐时,整齐划一的敬礼声骤然响起,所有军官都将军礼送给他。
麦克阿瑟回了礼,缓缓在主位上坐下。
“我相信,我们今日聚在此地的原因,不必多说,你们都很清楚。”
低沉的嗓音回荡在帐中,军官们神色凝重,纷纷点头。
敬爱的总统阁下已拔刀出鞘,下令联邦军镇压“酬恤军”。
这些军官被命令去殴打、驱逐那些曾与他们并肩穿越欧洲战场的战友。
表面上,命令是要尽量和平地解散他们,可大家都明白,那是不可能的。
“如今竟要我去打击昔日的部下,这政府真是处处令人生厌。”
“巴顿少校,请注意措辞——”
“怎么,我说错了吗?”
即便有人出言劝阻,巴顿仍不满地低声嘀咕。
讽刺的是,后世传说他亲自驾坦克、最为积极地驱散酬恤军,但在真实历史中,他其实曾违抗过麦克阿瑟的命令,对镇压一事颇为抗拒。
无论巴顿的性子多么火爆,身为军人,他也无法不理解、不同情酬恤军。
“巴顿少校说得对。”
其他人也有同感。
“那些议员在大萧条中依旧吃得肚圆腰肥,却要我们去殴打没钱吃饭的老兵?说实话,把他们的私产拿出一点来,酬恤军的问题早就解决了。”
“哈!你就等着吧,那帮人什么时候真正尊重过军人?”
“打仗的时候说我们是守护自由的英雄,战后却当我们是被威尔逊利用的蠢货。如今我真搞不懂,我们当初为何要跑去欧洲拼命。”
“够了。”
当场对政府和政客的痛骂此起彼伏,麦克阿瑟抬手,制止了众人。
“你们的心情我明白,我也同样认为,总统的命令极不公正。”
空气随之一变。
“美利坚正在失去秩序,日渐崩塌。自由的精神早已褪色,政客们忙着填自己的口袋。作为美国的军人,我再也无法忍受了。这国家需要新的秩序。”
咕嘟——
有人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他们即将做的事,是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举动。
即便早已归于麦克阿瑟麾下,紧张与不安仍无法掩饰。
“各地恐怕会反弹得很厉害......”
“现在怕了不成?”巴顿冷笑,“成则为革命,败则为叛逆!”
“巴顿说得没错。反对声会有,但不久后,所有人都会理解。”
人类这种动物,总渴望有个强者来带领自己。
“艾森豪威尔少校怎么办?他到现在还毫不知情吧?”
“美国陆军是一条心的,我相信他。”
艾森豪威尔是个出色的军人,麦克阿瑟相信,他会理解自己——必须理解。
否则,他只能亲手斩断对这位心腹的信任。
“恺撒渡过卢比孔河前,心情是否也是如此?”
但正如那句话所言,骰子已经掷下。
麦克阿瑟再次下定决心,起身道:
“出发吧。”
为了让美利坚重回正途,迎来全新的秩序。
......
踏!踏!踏!踏!
“军队来了!”
“史密斯这混账!当面装得像是听我们说话,背地里却玩这种花招?”
数小时后。
当麦克阿瑟亲自率领的联邦军,甚至带着坦克逼近帐篷村时,“酬恤军”瞬间陷入混乱。
虽说如今已退伍,但他们依旧是军人,那些曾远赴欧洲,与德军并肩浴血奋战的老兵。
没有人不知道军队已经到了,示威人群在对总统的背叛怒火中,同时又笼罩在即将到来的血腥镇压的恐惧里,低声议论不休。
“兄弟们!”
然而,出现在他们耳中的,并非“想活命就解散”那样的喝令,而是一道无比熟悉、甚至带着温情的声音。
“麦克阿瑟将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