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短篇中草药故事集 > 第155章 百草堂之马甲子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孙玉国抬起头,看着王宁,眼中露出一丝疑惑:“可中医和西医差别太大了,怎么相互扶持?”

王宁耐心地解释道:“比如一些病症,西医的检查设备能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而中医的调理方法则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身体机能。咱们完全可以结合双方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

孙玉国陷入沉思,片刻后说:“你说的有道理,可具体该怎么做呢?”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个护士匆匆跑进来:“院长,来了个重症患者,情况很危急!”

孙玉国立刻站起身:“我马上去看看。”说着便要往外走。

王宁也跟着站起来:“孙院长,我也去看看吧,说不定能帮上忙。”

孙玉国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两人来到病房,只见病床上躺着一位面色苍白的老者,呼吸急促,一旁的仪器发出急促的警报声。西医们围在床边,神色紧张地讨论着治疗方案。

王宁走上前,仔细观察老者的面色、舌苔,又为他把了把脉,眉头微微皱起。孙玉国看着王宁的举动,心中虽有些怀疑,但此刻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

“孙院长,我觉得这位患者的病情,单纯用西医的方法可能效果不佳。他的身体底子本就虚弱,现在又病情危急,需要中医的调理来固本培元。”王宁说道。

孙玉国看着王宁,又看看病床上的老者,咬了咬牙:“好,那就试试你的方法。但你要快,患者的情况很不稳定。”

王宁立刻让王雪回百草堂取来一些药材,其中就有精心炮制的马甲子根。他和张阳在一旁迅速将药材研磨、调配,熬制成汤药。

在等待汤药的过程中,西医们继续进行着紧急的救治措施,输液、吸氧,一刻也不敢停歇。王宁则在一旁密切关注着老者的病情变化,心中默默祈祷。

终于,汤药熬好了。王宁小心翼翼地将汤药喂给老者,每一勺都喂得极为仔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老者的呼吸渐渐平稳,面色也开始有了一丝血色。

众人都紧张地注视着老者,不敢发出一点声音。许久,老者缓缓睁开了眼睛,虚弱地说:“我……我感觉好多了。”

病房里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西医们纷纷对王宁投来敬佩的目光。孙玉国看着王宁,眼中满是震撼与感激:“王掌柜,没想到中医真有如此神奇的疗效。是我之前太狭隘了。”

王宁笑着说:“孙院长,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中医和西医共同的成果。只有我们携手合作,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

从那以后,西药医院和百草堂开始了合作。遇到疑难病症,双方会共同会诊,制定治疗方案。孙玉国也经常来到百草堂,向王宁和张阳请教中医知识,王宁也会去西药医院学习先进的西医理念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在一次合作治疗中,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高烧不退的孩子来到医院。西医们检查后,发现孩子的病情较为复杂,退烧药和消炎药都效果不佳。王宁和孙玉国一起为孩子会诊,王宁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判断孩子是内热外感,需要清热解表。孙玉国则根据西医的检查结果,确定了孩子体内的炎症情况。

两人商议后,决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西医给孩子使用了适量的抗生素控制炎症,王宁则开了一副中药,帮助孩子清热退烧、调理身体。经过几天的治疗,孩子的病情逐渐好转,最终康复出院。孩子的母亲感激涕零,拉着王宁和孙玉国的手,不停地道谢。

随着合作的深入,清平镇的百姓们也从中受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医和西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在这个小小的清平镇,中医和西医携手共进,为百姓的健康撑起了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而王宁和孙玉国,也从最初的竞争对手,变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书写着一段关于医学的传奇 。

清平镇在中医与西医携手共进的氛围里,迎来了一场盛大的节日——药王节。这一天,全镇张灯结彩,街头巷尾弥漫着浓郁的药香。百姓们身着盛装,纷纷涌上街头,共同庆祝这个与医药息息相关的节日,感恩医者们的付出。

百草堂被装点得格外喜庆,门口挂着大红灯笼,两侧张贴着寓意吉祥的对联。王宁和家人、伙计们一大早就忙碌起来,准备迎接前来参加药王节活动的人们。王宁身着一袭崭新的长袍,上面绣着精致的草药图案,腰间系着一条青色的丝带,整个人显得精神抖擞。张娜穿着一件淡紫色的旗袍,头发盘成一个优雅的发髻,插上一支玉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一旁协助王宁整理药材展示台。王雪则像一只欢快的小鸟,在人群中穿梭,时而帮忙摆放药材,时而给好奇的孩子们讲解草药知识。

西药医院那边,孙玉国也带着医护人员们积极参与到节日中来。他换下了平日里的西装,穿上了一身简洁的中式服装,虽然有些不太习惯,但脸上的笑容却是真诚的。医护人员们将一些西医的医疗器械和药品模型摆放在展示桌上,向百姓们介绍西医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原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