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月亮崇拜少司命 > 第162章 家的意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便是少司命创作《少司命的母亲》的初衷——愿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幸福安康,如同那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夜空中。而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关于少司命母亲的,更是一段如诗如画、情意绵绵的爱情故事。它宛如一幅细腻的画卷,在时光的长河中缓缓展开,娓娓诉说着那个年代的爱情传奇。或许是那个特殊的时代赋予了这个故事独特的魅力,如同陈酿的美酒,越品越香,那个年代的人们对感情都有着别样的执着和痴迷,犹如飞蛾扑火般义无反顾。少司命母亲的父亲——柏林,就是这样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人。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家中经济拮据,生活条件犹如寒风中的残烛,摇摇欲坠。那个年代,玉米是人们的主食,即使是在过年这样重要的节日里,有些人家也只能望“米”兴叹。五六十年代的东北,贫困如影随形,这片白山黑水之间,人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无奈,仿佛被沉重的乌云笼罩,不见天日。

然而,柏林并未被生活的苦难击倒。尽管他自幼未曾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在他内心深处,却犹如燃烧的火焰,对知识充满了炽热的渴望,对美好生活怀揣着无尽的向往。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如同一颗顽强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地上,努力书写着属于他的人生篇章。

在那个时候,人们如同勤劳的蜜蜂,辛勤地开垦着林地,将砍伐下来的木材如潺潺流水般源源不断地供给国家。国家则如一位巧匠,利用这些木材精心雕琢,进行生产和销售,以此来维持生计。而人们则将开垦过的林地如变戏法般改造成肥沃的农田,种植着玉米。那个时候的东北人,玉米仿佛是他们生命的支柱,而山野菜则是他们餐桌上的常客。那时候的餐桌上,并没有鱼肉的鲜美,也没有香喷喷米饭的诱惑,有的只是那用玉米掺和着杂粮磨碎后制成的浆,在炉子上如薄纱般摊成的煎饼。这种煎饼虽然简单,却宛如沙漠中的甘霖,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已然是难得的美食了。

或许你们难以置信,如今被视作珍馐美馔的煎饼,在五六十年代竟是老百姓的果腹之粮,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救命稻草。而且,这种煎饼并非每个家庭都能时常品味,唯有家境稍显殷实的人家,方能偶尔一饱口福。而对于众多贫苦人家而言,他们的主食往往仅有野菜和玉米粥。终日里,他们只能就着玉米粥艰难度日,生活苦不堪言。少司命至今仍铭记母亲所言,当她长大成人,开始工作,去从事那些繁重的体力活挣钱时,带饭之际,会用铁饭盒在东北的炉灶里焖上一小盒弥足珍贵的大米饭。那是她有生以来首次领略到大米饭的美妙滋味,那股沁人心脾的香气,犹如一道闪电,瞬间穿透灵魂,令人如痴如醉。妈妈激动得热泪盈眶,她喜不自禁地慨叹道:“原来大米饭竟然这般香美啊!”

妈妈常常向少司命讲述那个年代的故事,尤其是关于大米饭的回忆。她说,那时候的大米饭,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回味无穷。那种美味,恰似天上的琼浆玉露,无可替代。然而,当少司命想到自己如今每天被各种零食和美食环绕,却常常感到无从选择时,再听到妈妈说一小盒大米饭就是她人生中最大的快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酸楚。妈妈的童年,究竟是怎样的苦涩呢?少司命不禁想象着妈妈小时候的生活,那一定是充满艰辛和困苦的。一小盒大米饭,对于当时的妈妈来说,竟然是如此难得的满足和快乐,仿佛是黑暗中的一丝曙光。少司命想起妈妈讲述这些往事时,自己总是沉默不语,心中为妈妈感到悲哀和心疼。妈妈,您真的好可怜啊!您小时候那一小盒大米饭所带来的满足和快乐,是如今的我无法理解的。当年的您,一定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就像在暴风雨中漂泊的孤舟,艰难地前行。

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宛如被时间遗忘的角落,物质匮乏得如同贫瘠的沙漠。在那遥远的白山黑水之间,人们犹如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贫穷与饥饿如鬼魅般如影随形。少司命的母亲家族祖籍山东,他们的先辈们如勇敢的探险家,早在很久以前,就踏上了闯关东的艰难征程,犹如飞鸟穿越风雨,最终抵达了东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他们是满族人,隶属于正白旗,如忠诚的卫士,随着旗人一同进入关东。可以说,他们已经是地地道道的老关东人了。他们来到这个地方后,起初只是一个小小的村落,如一颗稚嫩的幼苗,在岁月的滋养下,逐渐发展壮大,变成了一个繁华的镇子,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后来,这里又成为了国家木材管理的下属地区,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迁与发展,如一部厚重的史书,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少司命妈妈的父亲,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岳,肩负着沉甸甸的家庭责任。在他风华正茂的二十岁时,命运却如无情的风暴般骤然袭来,他的父母如凋零的花朵般相继离世,一个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一个则因其他缘由撒手人寰。这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如泰山压卵般压在这个年轻男人的心头,让他喘不过气来。家中的生活重担,恰似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全部沉甸甸地压在了这个目不识丁的哥哥身上。望着年幼的弟弟妹妹们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庞,他的心中犹如燃起了一团熊熊烈火,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撑起这个摇摇欲坠的家,他毫不犹豫地踏上了成为木匠学徒的道路。在学徒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勤奋刻苦得如同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没多久便如凤凰涅盘般成功地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木匠。从此,他每日都如陀螺般忙碌于木匠活计之中,为那些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人家制作精美的木匠家具,以及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洗衣板和菜板。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木匠的收入虽如杯水车薪,但对于柏林少司命的姥爷,也就是少司命妈妈的父亲来说,要仅凭那少得可怜的木匠工钱来养活一个弟弟和四个妹妹,简直比登天还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