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纽约,唐人街。
纽约的唐人街是世界上华侨最多的聚集地,人数已达上百万。
若按常住人口算,可以算得上大城市了。
张清明早年外出学习时来过唐人街,它的景色布局偏向于上个世纪色彩,繁华街道有改革开放时期老魔都的味道。
不过,目前只有萧条的街道,偶尔还有几家店铺在苦苦支撑。
疫情的肆虐并没有带来房租的减少,相反,生活成本增高,这对于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而言并不是个好消息。
张清明并没有过多感慨,他目前的任务是尽快研制出药方。
“老板,抓药。”
中药店铺内,老板躺在摇椅上眯着眼睛,听到有人来抓药,张开眼,居然闪烁惊讶的神色。
之所以惊讶,是因为老板已经不期望有人会光顾中药店了。
前不久,听闻大陆的中药能够有效治愈病毒,当药方漂洋过海来到唐人街,几乎所有的中药店铺都迎来了生意的火爆。
但热得快,凉的也快。
很多药材因需求量太大,结果一下子被炒得比金价还贵,生命面前,金钱算小事,很多人决定咬咬牙,先保命再说。
结果,所谓的药方效果不大,有的甚至加速了病情的恶化,加上外媒一直在引导控诉,使得中药一时间成了欺骗的代名词。
现在外网一旦谈论起“中医”这个字眼,所有人的态度都出奇的不屑,嘲笑。
"I'd rather believe devil than believ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有外网评论,我宁愿相信恶魔的存在也不愿意相信中医。
所以,继昙花一现的灿烂后,整个华人区的中药店铺彻底迎来寒冬,如今该关门的关门,只剩下几家在苦苦挣扎罢了。
故此张清明的到来令老板诧异。
“抓什么药?”
老板的态度有些敷衍,反正中药店迟早要关门,因为信誉已经崩盘。
“藏魂花,佛耳根,黄疸草……”
老板没说什么,默默抓着药,他只觉得对方是个傻子,难道不知道方子是假的?没有用?
只是前两味药,倒是第一次听,不过无所谓了。
很快,药材打包抓好。
正常而言,这两剂中药大概30美元,老板想加价100美元,毕竟以后的日子不好过,坑一个是一个,但想了想,大家都不好过,于是道:
“先生,一共300美元。”
是的,300美元,张清明听到这个价格时明显愣了一下。
不是说华国人不骗华国人吗?
“先生,有什么疑惑吗?”老板担心是不是自己叫高了,引起对方不满。
他刚想解释现在药材供不应求之类云云,反正能骗一个算一个,但看向张清明时,像是想起了什么,又立马收起打包好的药材,改口道:
“抱歉,先生,我不卖了。”
张清明:???
“为什么?”
“张院长,您还是去别处吧。”
张清明:“你认得我?”
老板微微一笑,答案不言而喻。
当中药扬名之时,张清明的形象在各大商铺老板中口口相传。但中医被引导成骗术后,他们损失了利益,需要找个人发泄不满,张清明就是那个最佳的人选。
好好的没事干非要来逞能,结果现在连药材都卖不出去了,生意黄了。
老板自己此前囤了一大批药材,想等着价格继续拔高再卖,结果……斥重金买来的药材彻底烂在仓库,自己还背上巨额债务。
其实不止他一个人,唐人街大部分的药铺老板都这么干了。
他们商量着囤药,一起抬高价格,最后卖个好价钱。
毕竟市场前景很高,吸引来买药的不止华人,还有许多本土的居民,甚至有不少富豪高价收购。
没人会跟钱过不去,可偏偏钱路断了。
人呢,很难把错误归因自己,在商贩老板眼里,张清明就是那个罪大恶极之人。
“400美元怎么样,卖不卖?”张清明顾不上询问原因,他现在只想拿着药方向世界证明中医学不是骗术。
“不卖!”
“真不卖?”
老板摇摇头,恶心张清明,顺带偷偷发消息,告知各大商铺的同行。
唐人街的各行业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消息流通,几乎一下子,大家伙都知晓了那个害他们没生意做的人来了。
他们才不管张清明是什么院士呢,这里是美理国,又不是大陆,断人财路无异于夺妻之仇。
“行。”张清明只能愤愤而走,他不明白老板的前后态度怎么那么大。
他就不信了,唐人街那么多家中药店,总有一家愿意卖!
于是,第二家中药铺。
“老板,抓药。”
“张院长,我们这里不卖药材。”
张清明嘴角抽搐,你要不要听听你自己说些什么?
明晃晃的牌匾写着中药店铺,结果你说不卖中药?
“真不卖?”
“不卖。你去找别家吧。”
随后,第三家。
张清明:“老板……”
可话刚刚开口,还没来得及说目的,老板直接回了一句:“不卖!”
“为什么?”
这一次,张清明忍不住了,饶是他脾气好,但也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呀,串通好了是吧。
“没有为什么,就是不卖药。”
“是不卖药?还是不卖药给我?”
老板笑了笑,答案在戏谑的神色中显露。
张清明沉默了,他着实没想过唐人街居然如此,刚刚抵达唐人街时会因为乡土味的建筑特征而产生归属感,但人心难测呐。
随后,第四家。
得到的答案依旧:不卖。
接二连三的碰壁,甚至一度让张清明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做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