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年间,有官员夜里穿着黄袍,被当做普通人殴打,此事震惊朝野。
事情起因在于服饰颜色相混,为避免日后黄色与赤黄相混,官方对服色加以严令禁止。
此事载于《唐会要·舆服》:“洛阳县尉柳延服黄夜行,为部人所殴。上闻之,以章服紊乱,故以此诏申明之,朝参行列,一切不得着黄也。”
最终,在唐高宗总章元年,禁止皇帝之外的任何人穿着黄色。
自此,黄色成为皇帝专利。
到了唐明皇李隆基的时候,由于他的个人喜好,黄色服饰被更详细化的细分并且纳入在了平民不得穿着的行列。
故而,我们在黄巢的幼年时都可以知道此子不凡。】
嬴政冷笑一声道:“衣服的颜色都能成为彰显至尊的表现了?”
“一个皇帝的威严在于国家的强盛与否,在于他的政绩、在于他的百姓爱戴!”
“穿再好的衣服也不过外物罢了。”
“看来,那个后来被唐朝取代的隋朝,他们的皇帝在这一点还是体谅百姓的!”
【黄巢的诗中带有浓烈的至尊气息,尤其“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更是有王者之风,这样的诗风,与武则天的《催花诗》有得一拼: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催。”
有着如此诗情的黄巢,成人后,就开始了他屡败屡战的科举生涯,只是,当时的大唐已是暮老之势。
《新唐书》记载到:“太宗之遗德馀泽去民也久矣,而贤臣斥死,庸懦在位,厚赋深刑,天下愁苦。”
是啊,一开始的大唐虽然中衰、虽然堕落,当天下百姓知道这是圣君李世民的王朝,总还是因为李世民当初留给大唐百姓的恩情让天下无法忘怀,对于朝廷、对于中央,忠厚的百姓们依然还保存着希望。
在大唐中后期,不止一次的危机和叛乱,是凭借着李世民的名号解决掉的。
因为,这是千古一帝李世民的贞观之世、这是四海升平的高宗李治的永隆之风、这是承启盛世的女帝之国、这更是一个有着无数人骄傲、幸福的开元之隆的大唐啊!
可是,恩情总有还完的时候,期待总有落空的时候。
天下百姓对于大唐皇室的忠诚已经快要被消磨殆尽了。】
“是我大唐一次次的辜负了天下,辜负了那些殷殷期盼四海太平的百姓啊!”动情的二凤皇帝被天幕上百姓质朴善良又毫无保留的相信李唐会再次兴盛的期盼画面煽动了。
清泪汩汩淌过了天日之表的大皇帝威严的脸颊。
“陛下之功,得百姓追思,得后世铭记,前朝之龌龊,又有何耽?”温柔的皇后伸去自己略显冰凉的小手,轻轻的拭去李世民脸庞的水珠。
“陛下,大唐离不开您,历史也会记着您。”
攥着皇后另一只手的二凤不语,手掌里的力度却微微用力。
【科举试场并没有给底层民众留下多少晋升余地,作为私盐贩子子弟的黄巢,只能沦为打酱油的。
黄巢数次的名落孙山让他以为自己是真的文才不行,一心报国想要施展报负的黄巢决定换一条路去走,那就是武科。
黄巢在“过五关斩六将”之后终于也是走到了科考的最后一步,殿试!
不过,武举不同,最后只是在大殿里上皇帝跟前走一圈就可以了。
正当黄巢以为功夫不负有人、自己努力了二十多年终于登科成为状元的时候,咳咳!武状元也是状元哈!
意外,也来临了。
从实力上来说,他无疑是当之无愧的状元。
并且黄巢他还不是那种只能文或者只能武的学生,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在历史上,这种文武皆通的人往往能干成一番大事。
然而,当他站在僖宗皇帝面前时,皇帝却发现,这男子的容貌实在让人难以恭维。作为一个极度重视外貌的皇帝,他最终决定取消黄巢的状元资格,并直接将其淘汰。
这毫无疑问把黄巢给弄得又羞又委屈。黄巢那可是文武双全的出色人物,本来该受到皇帝的赏识跟重视,可到最后居然因为长相就被贬低排斥了。这对他来讲简直是莫大的侮辱。
黄巢回到家后,心情愈发沉闷,越想越愤怒,对皇帝的不满如黄河泛滥般汹涌,难以平息。天灾接踵而至,百姓怨声四起,私盐贩子王仙芝率先发动起义。
黄巢心想,造反?我也要参与!
于是,为了夺回曾经失去的尊严,黄巢踏上了揭竿而起的反抗之路。
其实,这时候黄巢就已经知道此时的科考早已经彻底沦为了世家大族的玩物,变成了又一种“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他没有考上不是因为自身能力的问题,而是他没有给世家贵族们递上门帖!
一个出身白丁的庶人,你还真以为科考考的是学问吗?
故而在屡试不中之后,黄巢才绝了“报国之念”,并发愤要凭自己的努力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所以,在最后一次应科举后,他写下了那首着名的《不第后赋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