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篇怎么一副惨然可以叙述的尽?”
“梦里不知身是客啊!”
【李煜投降三年后的一个七夕,这是他的生日,也是被历史认为是赵光义毒杀李煜的这一天。
因为这一年,赵光义继承了哥哥留下的政治军事遗产彻底完成了自唐末以来分裂数十年的中原一统,然而没有选择休养生息,他直接带着刚刚灭完北汉的大军挥师北上,意欲一战收燕云。
辽国自然不会让赵光义这个痴想成功,作为一个于唐末建立起来的游牧民族政权,辽国已经屹立在燕北之地近百年了,此时也正是它实力上升的巅峰期。
大宋经此一战惨败收场,赵光义抛下大军独一人逃跑留下千古笑名。
而也是这一年的七夕,李煜当天,为了纪念自己四十二岁生日,李煜和身边的佣人,实为看守就在远离皇宫的这处梧桐深院里举办了一个小小的晚会。
喝了几盏淡酒后,他趁兴让乐工们演唱了自己刚写的一首新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其实是在自言自语,是一个极度孤独的人在和自己说话。
读了许多书的某人就不这么认为了。
写完此作的随后,根据宋史记载李煜死了,是病逝。
但根据宋朝的野史记载,是赵光义听后恼羞成怒,他认为李煜这首作品在含沙射影的骂他。
于是直接赐下毒酒要处死这个“亡国之君”,并再次当李煜的面凌辱了小周后,随即李煜喝了毒酒后身亡,小周后随之殉情。
我们再来点评下李后主的这首帝王绝命诗。
其实早在李煜百年之前,十八岁的唐朝传奇女诗人鱼玄机就曾在诗中表达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相似意境。
她在思念情人李亿的《江陵愁望寄子安》中写道:“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但直到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出来,才把“东流水”和“愁”的意境提升到了神品的高度。
所以,他的“东流水”和“愁”一经乐工们唱出来,就把赵光义听炸了。
这歌声中唱的那个“愁”,既愁美到哭,又愁美到崩溃,愁美到让他绝望,让他怀疑人生。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我们知道,大宋的皇上都喜欢弹弹琴,画画画,写写字,吟吟诗,而这首词足以让他立马意识到,原来他自己的那些附庸风雅的诗词都不过是狗屎。
这不是在打脸吗?
难怪他会怒从心头起,恨向胆边生。好,算你狠,你知道我可以霸占你的女人,却无法霸占你的才情,那我杀了你再没话说了吧?
但赵光义还是晚了一步,在杀了他之前,李煜已经说出了很多名垂千古的话: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最是仓皇辞庙日,垂泪对宫娥。”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除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国情仇,李煜还以如此巨大的情感力量,仅仅利用“水”的流动性和一去不复返,就将光阴易逝,人生无常的终极感伤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使词作超越了一己的慨叹,而抵达普遍的人性深度。
抛却帝王的身份不说,这样的李煜,能不让自诩读了很多书比哥哥有文化,自己是个文艺青年的赵光义羡慕嫉妒恨嘛。
从这个意义上讲,李煜这个软弱的皇帝,倒是个很勇敢的诗人。
也许从登基的那天他就明白,作为一个皇帝,他注定要成为失败者。
但当这个失败如期到来时,他并没有真正地退缩,而是勇敢地扮演了另外一个角色:
不能在政治舞台上称王称霸,但可以在词坛上获得霸主地位。
是的,成为了词坛霸主的李煜,超越了一个普通的亡国奴的身份,超越了世俗的丰功伟绩,成功地把自己重塑成了另一个意义上的皇帝,成为了此后所有婉约词人仰慕的标杆。
因此,对于李煜的一生,也许可以这么总结:
作为皇帝,他是个笑话,作为诗人,他则是个神话。
而宋朝由于社会文化经济的高度发达,市民经济出现,宴飨流行,也早就了人们对诗词和音乐的极高兴趣,也就是对流行音乐的渴望。
故而,在有宋一朝,词迅速崛起,成为了宋朝文人间的主流,而李煜就是在唐诗和宋词之际,不可不提的一个人。】
陆游道:“李后主可不是个什么好榜样啊!”
“昔年六一居士就是看不惯自五代以来流传的浮夸之风和宴飨文化,才专门写了一部《五代史》,此书不是正史写法,而是专门挑出五代时期名人轶事,用文笔进行讽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