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余世蓉华 > 第255章 邵府第一天(5)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邵母道:“我听宋嬷嬷说了,你不找奶娘,就生怕奶娘夺了你们母女之间的亲密。你多虑了!多找几个奶娘,她们就只是喂奶,夺不了你们的母女情!”

徐蓉面露尴尬。的确,不请奶娘,一方面是怕橙子跟奶娘亲,跟她这个亲娘不亲。

另一方面,她也是为了省钱。正好自己奶水充足,要知道,奶娘的月薪很高的,还要好吃好喝的供奉着,徐蓉心里有点不舒服,什么炖鸡汤、炖猪蹄,给奶娘吃,不如给她吃。

不过如今在京城,徐蓉想出去逛逛、出去玩,带着橙子的确是不方便。

于是她微微一笑:“全凭母亲安排。”

邵母见她一说就听,很满意。

少华道:“对了,母亲,能不能给我们换张大床?”

“可以。”邵母道:“如今府中是你大嫂当家,有什么需要你就跟她讲。”

上两次邵母去信州,将掌家权暂时交给了大儿媳,这一年来看她管得挺好,于是彻底交给她,自己不再管。

想想自己五十多岁的人了,应该颐享天年,实在不想操心那些琐事。如今小孙女到了,正好,自己有的是时间饴儿弄孙。

杜氏问:“除了床,还有什么需要的?”

少华道:“这院里的丫鬟,有个叫玉兰的,她与我妻子的名字中都带个玉字,我让她改名,她不改。大嫂,你将她调到别处去吧,要不然我喊着老觉得别扭。”

“知道了,”杜氏道:“已经有人向我禀报过,我将她调到别处。”

少华又道:“还有,我们带来两名丫鬟,她俩知道我们的生活习惯,做饭也合我们的口味。大嫂,你找人教一教她俩府中的一些规矩,我和蓉儿的饮食起居就由她俩负责,这院里,你给我们配几个洒扫下人就行。”

“好的,我一会就安排。”

杜氏进府时,少华五岁。这位小叔子是她看着长大的。她和他大哥一样疼爱这个幼弟,因为他俩是一个娘生的,一母同胞。杜氏对少华,既像小叔子一样对待,也像孩子一样看待。

只是后来少华闹事,影响了他大哥的仕途。当然,其实也不完全怪少华,这主要是因为公爹的地位。

公爹不想让皇上猜忌,认为他任人唯亲,所以故意压制长子,让他在朝中只做到工部司长,连侍郎都够不上。之后又将他外放到偏远地州任知府。如今想见丈夫一面,只能等到他回京述职之时。

杜氏道:“对了,府中库房有一些现成衣料,一会我找人来给你们量一量尺寸,做几身衣服。到家了,你以前的那些衣服肯定都不合身,要做新的。”

杜氏看四弟比六年前高了许多,也壮了许多。

少华这才想起:对啊,府里有他的旧衣。不过那些衣服,他现在应该已经穿不了。

邵母道:“何必等一会,现在就叫人来量。”

“好的,我马上去。”杜氏说着起身。

因为刚才把院里的下人都支出去了,院中无人使唤,所以杜氏得要亲自出去喊人。

邵母道:“等一下”

她扫视屋中几人,叮嘱道:“该知道的,我都告诉你们了。你们回去后,可以告诉你们的姨娘、丈夫,但千万别跟下人说。府中的老人有疑议,你点两句他也就懂了,不必说明。总之,他俩是我的侄子侄媳,明白吧?”

三位嫂子点头说“明白”。

大小姐道:“母亲,您的叮嘱我明白,不过有个问题……说四哥和四嫂是侄子,可是他们不姓姜,姓徐……”

大小姐心思缜密,发现这话中有漏洞。

邵母道:“我姜家收养过许多义子,都是我父亲战场上的同袍遗孤。虽为义子,但没让他们改姓。所以,说是我侄子,却不姓姜,很正常。”

“哦,明白了,母亲。”

大小姐毕竟年轻,不太了解姜家那边的事情,所以有此疑问。三位嫂子是知道的,逢年过节姜家那边的人来送礼,都是姜家人,但是不同姓,她们早弄清楚了是怎么回事。京中很多人也知道,姜家异姓旁支很多。

听完邵母的叮嘱,杜氏出去喊人。

同时邵母也让那些下人进来,她看一看都是哪些人。

草花、桑儿,是老夫人在岩脚村时、宋嬷嬷买来,她见过的。

两个小丫头见到老夫人,觉得有些面熟,忽而一想,想到宋嬷嬷说的,当初老夫人亲自去过岩脚村,她俩见过。于是赶忙跪地磕头。

料谁都想不到,当朝宰相的一品诰命夫人,会去到岩脚村那样的地方。

草花、桑儿诚惶诚恐。老太太还是一如当初的和蔼可亲,让她们起来,好好照顾公子和夫人。

杜氏命完人回来,说道:“母亲,奶娘到了,人在我院子里。是叫她们过来,还是到哪儿?”

邵母道:“到我院子里去吧,量裁衣服的人也叫到我院子里去。你命人去库房里翻一翻,有些什么好料子都给我拿来。除了做他俩的,还有做小橙子的衣物。”

邵母自然是想到小橙子的,不仅要给她做新衣,还要给她做裹被,做玩具,做一切小孩子喜欢的东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