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华和徐蓉出门时,已近傍晚。
京城的傍晚,比白天还热闹,路上马车变多,行人也多,徐蓉有种下班晚高峰的感觉。因为路上行人好多穿着官服,或是料子很好的袍服。
少华带着徐蓉来到城南的二道巷。
这里是个市井之地,比邻而建的房屋一栋接着一栋,每栋房屋上都挂了好多灯笼。
挂灯笼,表明这里是个经营场所。
少华带着徐蓉来到一家名为“清乐坊”的门前。
这是一栋二层建筑,二楼栏杆外阔,样式很像重阳县的百花楼。
走到门口,伙计笑脸相迎:“请问客官几位?”
少华道:“两位。”
伙计眼珠子打量了一下身着男装的徐蓉,笑盈盈道:“客官坐雅间还是大厅?”
“大厅。”
“好的,二位请随我来。”
伙计前面引路,将二人带入大厅。
所谓大厅,就是一间比较大的厅,前方有一座舞台,后面一排排二人桌椅,徐蓉有种仿佛进入教室的感觉。
是的,就是像教室。
前面的舞台像讲台,后面的桌椅是矮桌,两人一桌。徐蓉数了一下,横向四桌,竖向四桌,四四一十六。
不过这里桌椅最大的不同,在于那张椅子。
这是个二人椅,有靠背,实木围栏圈成把座椅,一张椅子上可以坐两人,也可坐一人。
此时大厅里已有七八桌人,有一人独坐的,也有一男一女两人坐的。
少华挑了第三排边上的一张桌子。
此时大厅内的伺候伙计迎上前,接替了门口引路伙计。
伺候伙计问:“二位是用份例?还是单点?”
少华道:“先份例吧。”
“好咧,一位三两,二位六两,先付后用。”
少华掏出六两银子给他。
伙计笑盈盈的离开了。
两人坐下,徐蓉问少华:“这里是如何消费?”
少华道:“大厅份例每人三两银子,包含三道小菜,一壶茶水。如果不够吃,另外单点。”
哦!徐蓉明白了,就相当于是买了个座位,送你点东西。
此时大厅舞台上空空如也,就只那七八桌人在窃窃私语。
徐蓉问:“待会是会有表演吗?”
少华点头:“对,表演有一定的时辰。到时辰才会开始。”
徐蓉忽然又有了种进电影院的感觉,只不过是来早了,电影还没开始。
她朝另外几桌望去,看到三桌有女伴相陪,悄声问少华:“那些女的是不是楼里姑娘?”
少华点头:“对。所以让你穿男装。”
徐蓉好奇:“那姑娘来陪,又是如何消费?”
“一样的,按份例算。”
“没有其他别的钱?比如坐台费什么的。”
“看客人愿不愿意给了。”
“那要是乱摸一通,又不给钱怎么办?”
少华斜眼望着徐蓉,他知道蓉儿的想法比他还淫秽,说道:“那一定是谈好的,真不给钱,姑娘可以喊人。”
“嗯!”徐蓉一副了解了的样子。然后望了望单坐的客人,觉得这种就是单纯来看歌舞的。
不一会,伙计端上两壶茶,稍后又端上六碟小菜。
因为他们是两个人的份例,所以是两份。
徐蓉看那三样小菜,一碟酱肉片,一碟盐渍香椿,一碟卤花生。
小菜的分量很少,也就尝个味道,指望靠它吃饱的是不可能的。
徐蓉看到香椿有点惊喜,她忘了还有这么个东西,主要是重阳那边不种香椿。
少华也看到了那碟香椿,说道:“这东西味大,不知你会不会吃,不行就让他们换一样。”
少华在重阳没有吃过香椿,他也知道那里没有这种东西。
徐蓉道:“会吃,几乎没有我不会吃的东西。”
现代有几样东西被认为是蔬菜界的三剑客,爱吃的人很爱吃,不爱吃的人一口都不下,它们分别是:折耳根、香椿、香菜。
徐蓉几乎没有忌口,她什么都能吃,只不过是喜不喜欢的问题。
徐蓉夹起点香椿尝了尝。这里香椿的做法,只是放了点盐。
她道:“差点辣椒,如果再放点辣椒就更美味了。”
少华笑了笑,道:“你这嘴,还真是什么都不挑。”
他知道重阳人不吃香椿,或者说是他没见过谁人吃香椿。不过香椿在京城却是比较普遍的一道春菜。
之所以叫春菜,是因为它只有在这个季节才有,如今四月下旬,其实香椿已经快没了。这桌上的三碟小菜,最珍贵的是这碟香椿。
徐蓉夹起一片酱肉尝了尝,然后又尝了几颗卤花生,说道:“这里的菜可以啊!味道不错。”
然后又喝了口茶,有点苦涩,不过也能入口。
少华道:“清乐坊的菜做得不错,以前我们来这,有时只是为了吃饭。”
城南的青楼多了,少华特意带她来这家,是因为他们不为会姑娘,只为看歌舞和吃饭。
徐蓉眯笑着眼睛问:“以前你常来啊?”
少华没有避开她的眼神,坦然道:“来过几次。”顿了顿,又补一句,“都是和朋友一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