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别提笔写起了药方。
天麻,乌梢蛇各100克。
生龙骨,生牡蛎,白芍,茯苓,生地黄,龙齿各80克。
酸枣仁,丹参,夜交藤,合欢皮各60克。
钩藤,全蝎,蝉蜕,地龙,黄连,胆南星,僵蚕,菊花,石菖蒲,大枣各50克。
川芎,白芷,干姜,禹白附子,当归,远志,柏子仁,红花各40克。
琥珀30克,甘草20克,蜈蚣15条。
制成水丸,每次服12克,每日3次,饭后服。
这副药方以虫类药作为主导,其中全蝎,蜈蚣,地龙,僵蚕,蝉蜕等5种虫药联用,搜剔络中痰瘀,解痉力极强。
在现代研究中已经证实虫类药含神经肽抑制剂,可降低咀嚼肌异常放电。
并配合龙骨,牡蛎镇惊,酸枣仁,柏子仁养心,主打一个攻补兼施。
最后制成水丸缓释起效,起到保护胃气的作用,适合长期服用。
现在孙长河已经开始改制药房,红星医院现在药房无论是从药材种类质量以及制药工艺上都有了十足的长进。
所以方别这次开出的药方倒也不用拿到同仁堂之类的老药房去抓药制备了。
写好药方,签上名之后,方别又叮嘱道:
“回去之后,饮食上忌生冷,有助于祛痰,另外茶和咖啡等亢奋神经的饮品也不要再喝了。”
余教授儿子接过药方,连连道谢。
余教授老两口在边上也是相视而笑,等服药之后解决了儿子磨牙的毛病,他们抱孙子的愿望也就能实现了。
.............
另一边,贾东旭今被易中海交代了一个任务。
他今天把四合院附近的厕所匆匆打扫完毕,就按照易中海给的地址,直奔城东头。
自打被轧钢厂开除之后,贾东旭的收入直线下降,这一路上都没舍得花钱坐车。
纯靠着一双腿走了大老远,等他到了地方已经走了一个多小时。
这里靠近城墙根,与南锣鼓巷那边由一座座四合院组成的胡同不同,这边大多是一些老旧的排子房。
所谓排子房,是多数普通人家聚集在一块修建的简易平房,因多呈一字形排列得名。
总体上来说比棚户房要好,但也好不出多少。
其墙体为砖木结构,这里的砖大多数来自于拆除城墙留下的废砖,内层糊上黄泥,厚度不足20公分。
屋顶则是用芦苇席加高粱杆铺底,顶天了再铺上一层清油毡。
至于门窗,多是木质纸窗,玻璃那可是奢侈品,四合院里都不是家家户户有那条件,就更别说这里了。
那房门毫不夸张的来说,薄如饼干,晚上得用顶门杠防贼。
总体的居住体验,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冬冷夏热,风雨天芦苇,高粱杆满天飞,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
这里的住户与四合院里那种坐地户不同,多为解放初期便进城务工的农民,又或者是被没收了财产的小业主。
这环境可以用鱼龙混杂来形容。
贾东旭顺着门牌号,走到了地方。
此刻房门紧闭,贾东旭上前敲了敲门。
“谁?”屋内传来了一道低沉的询问声。
“买药的。”贾东旭随口回了一句。
“你找错地方了,我这没卖什么药。”里面回了一句。
贾东旭面露疑惑,心中琢磨难不成是找错了地方。
他再次看了一眼墙上订着的门牌号,没错啊,贾东旭欧协纳闷儿了。
“是刘老......三哥么?”贾东旭再次问道。
“是我师父让我过来找您买药的。”
屋内沉默了片刻,随后问道:“你师父是谁?”
贾东旭心想就买个药还整的神神秘秘的,用得着这样么?
但易中海今天算是给他下了死命令,要是买不着药,怕是交不了差。
“我师父是易中海,是红心轧钢厂的工人,您应该有印象吧?”
屋内没有回话,就在贾东旭快等不及的时候,房门吱呀一声被打开了一个侧身的位置。
“进来吧。”
贾东旭闻言便侧身钻了进屋。
进屋之后,就算是大白天,屋内也因为关窗关门的缘故,十分昏暗。
只是呼吸了一口气,贾东旭心中就直呼好家伙。
他也算是老烟枪了,但屋内这烟雾缭绕的,到底是抽了多少烟啊。
此刻屋内除开贾东旭也就只有一人,一个四十出头的干瘦男人正坐在贾东旭的面前,从体型上来看倒是跟贾东旭自己差不多。
“三哥,我师父托我来找您买药。”贾东旭干笑两声朝着刘老三说道。
刘老三却没管贾东旭笑不笑脸的,直接回道:
“哪来这么多废话,刚才你不是已经说过了你是来买药的?”
贾东旭本就不是一个吃亏的主,正想骂回去,但眼角余光却瞄到了刘老三腰间似是有东西凸起。
贾东旭平时多有结交狐朋狗友,也算是有几番见识,知道刘老三腰间的要么是枪,要么就是刀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