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回到古代:种田养牛粮满仓 > 第82章 如何免除徭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回去的路上,蒙小华看着村里各处星星点点燃起的篝火,心里不由叹息这个时代的人活着是真不容易。

没有高产的良种,只能凭借一代代人精挑细选的种子尽力追求更高的产量。

没有机械,只能靠手抬肩扛耕种土地,在地里刨食。

朝廷征收的赋税让靠天吃饭的老百姓们日子过得已经很苦了。

奈何,这一次老皇帝一死,新皇帝为了成全他的孝心大肆修建皇陵,却将度日维艰的老百姓再一次逼上了绝路。

为了能赶在出发服徭役前尽量将秋播的种子播下去,村里人不得不连夜耕地,尽可能将小麦在出发前多种一些。

地头上燃起的篝火,将村民们的背影拉得长长的,渐渐转凉的秋风阻挡不了村民努力耕种的脚步。

每播下一分地的种子,明年多一份收获的希望。

蒙小华忍不住怀念后世那个人人平等的时代。

虽然后世的时代依然存在各种让人诟病的问题,但是最起码,老百姓能够最大限度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而不用被统治者用像畜生一样使唤来使唤去。

蒙小华家里潘山和潘峰年纪尚幼,不用出人去服徭役的。

但她仍止不住的想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免除徭役。

若是村里能多留下一些壮劳力,村民们打着火把争分夺秒的抢种小麦。

而且,不仅她的工坊能快点建起来,梯田也能继续开垦下去。

奈何她现在力量太过渺小,根本无力改变任何事实。

回到家中,蒙小华简单洗漱一番,躺到床上便沉沉睡去。

……

翌日,蒙小华被门外的嘈杂声惊醒,睁眼发现早已天光大亮。

潘山跑去打开大门,发现竟是村子里的一些妇人。

"娘,冯奶奶和赵奶奶来了……"

潘山见来的人一手拎着两只母鸡,心中疑惑,却不耽误他赶紧喊娘。

蒙小华赶紧穿上衣服走了出来。

"冯婶子、赵婶子,你们来了,赶紧进来坐,你们怎么这么早就来了。"

赵婶将手里的母鸡塞到潘山的手里,笑道:"这不是昨天从你这里借了银子交了税银,我寻思着你昨天说可以用家里养的东西卖给你,所以就抓了两只鸡过来。"

蒙小华看着赵婶和冯婶抓来的肥母鸡,心中竟有一丝感动。

两只鸡羽毛光洁,一看就是家里正在下蛋的母鸡,她们居然捉了来给她,可见都是对人实诚的人家。

村民们的养母鸡可不是为了吃鸡肉,而是为了母鸡下蛋,将鸡蛋攒起来卖了购买食盐等生活必须品。

当然,如果遇到例如征税的情况,卖了养的鸡也能应应急。

所以,蒙小华赶紧劝说道:"赵婶子、冯婶子,你们这是家里下蛋的母鸡吧,要不你们还是把鸡带回去吧,我的钱不用急着还,以后你们来给我做工抵债就是了。"

冯婶笑道:"哎呀,华儿你对我们真的没得说,我是看你刚建了房子还没有养鸡,我就抓了两只母鸡过来,一来能把欠你的银子还上一些,二来你养了鸡,等鸡下了蛋,也能给小山和小峰他们补补身子。说起来,还是婶子们占了你的便宜,现在集市上的鸡肯定便宜多了。"

蒙小华想到家里空荡荡的鸡圈,推辞了两句也就收下了。

不料,赵婶和冯婶两人只是开始,陆陆续续有昨日向蒙小华借钱的村民送来了家里养的鸡鸭和兔子等等。

等到再没有人来的时候,蒙小华的牲口圈里已经多了三十来只鸡和六只兔子。

想想就知道,这一段时间朝廷四处征收挽联税,许多村子的村民收到风声,不得出售自家养的家禽家畜,集市上的价格已经下降到了一个十分惊人的地步。

蒙小华承诺按照之前的市场价收购村民们的鸡鸭,绝对算得上仁义之举。

所以,淳朴的村民们虽然能以后做工偿还欠蒙小华的债,但是他们仍旧不希望蒙小华吃亏,索性把家禽家畜拿来还债。

将村民们送来的鸡鸭、兔子等活物安顿好,上午已经过去了一半。

她想到昨夜升起免除徭役的念头,就向村里去寻老村长打听。

一路走去,发现昨夜村民们虽然显得有些疲惫,但点着篝火忙了半宿,已经有了一些劳动成果。

一些劳力足的人家,已经播下了半垄地的小麦。

即使还没有播种的村民,也在认真的平整着土地,为播种做着种种准备。

蒙小华在地头找到了拄着拐杖查看村民们耕种的老村长。

"老村长,我想跟你请教一下,如果不想去服徭役,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免除。"

蒋洪瑞听了蒙小华的话,想了想道:"根据朝廷的规定,如果家里有读书人的,有秀才功名的人家可以免除两个男丁的徭役,其他人若是不去服徭役的话,一人一天要交3尺布,就拿最便宜的粗布来算,每天需交给官府三十文铜钱。"

蒙小华闻言秀眉一扬:"每天三十文,四十天的话岂不是就要一千二百文钱,合起来就是一两多银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