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那地窖中的赵风等人,经过一番苦战,终于杀出了一条血路,摆脱了黑衣人的纠缠。不过,他们也都或多或少受了些伤,赵风看着受伤的兄弟们,心中满是愤恨,发誓定要让李尚书付出代价。
李尚书这边,自从那黑袍男子从庄子回来后,他便一直心绪不宁。虽然已经安排了人手去处理庄子里的事,但心中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在府中来回踱步,思索着应对之策。
他深知自己与边疆小国的勾当一旦被彻底揭露,那便是灭顶之灾。这些年,他被权力和财富蒙蔽了双眼,一步步陷入了这叛国的深渊,如今想要抽身,却已然是难上加难。
他叫来自己的心腹谋士,忧心忡忡地说道:“如今怕是已经引起了皇帝的注意,那庄子里的东西虽说已派人去处理,可万一有个闪失,咱们可就全完了。”
谋士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后道:“大人,当下之计,要么尽快销毁所有证据,让皇帝抓不到把柄;要么就想办法反咬一口,将这祸水引到别人身上去。”
李尚书微微点头,觉得谋士所言有理,可这两条路实施起来都困难重重。销毁证据,怕已经来不及了;而反咬一口,又得找一个合适的替罪羊,还得做得天衣无缝,着实不易。
就在李尚书苦思冥想之时,他派去庄子的人回来了,带来的却是坏消息,说是庄子被人探查,还抢走了一些重要的信件,不过好在没被全部拿走,而且那些黑衣人也和对方交了手,对方似乎也有损伤。
李尚书听闻,脸色顿时变得煞白,他知道,自己的罪行怕是很快就要瞒不住了。他咬了咬牙,决定孤注一掷,召集自己在朝中的党羽,准备来一场大动作,哪怕是拼个鱼死网破,也要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皇帝这边,通过大理寺卿的一番彻查,已然掌握了不少李尚书党羽的名单,正准备暗中布局,将其一网打尽。可没想到,李尚书却先行动了起来。
朝堂之上,李尚书突然上奏,弹劾朝中一位清正廉洁的侍郎大人,称其贪污受贿、结党营私,还拿出了一些伪造的证据。那侍郎大人当场气得浑身发抖,连连喊冤,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皇帝心中明白,这李尚书是狗急跳墙了,想要扰乱朝堂,混淆视听。他不动声色地看着李尚书表演,等他说完后,才缓缓开口道:“李尚书,你所言之事,可有真凭实据?这朝堂之上,可容不得你随意污蔑大臣啊。”
李尚书心中一凛,但还是强装镇定道:“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这些证据都是臣派人暗中调查所得,绝无虚假。”
皇帝冷笑一声,道:“哦?那朕倒要好好看看这些证据了。”说着,便示意身边的太监将证据拿上来。
皇帝仔细翻看了那些所谓的证据,一眼便看出是伪造的,当下脸色一沉,厉声道:“李尚书,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拿这等伪造的东西来欺骗朕,你究竟是何居心?”
李尚书见事情败露,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狡辩道:“陛下,臣也是被奸人蒙蔽,以为这些证据属实,才贸然上奏啊,还望陛下恕罪。”
皇帝自然不会相信他的鬼话,正要继续斥责,这时,宫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原来是李尚书的一些党羽,纠集了一群不明真相的百姓,在宫门外闹事,声称要皇帝严惩那侍郎大人,还说朝廷贪污腐败,要为百姓做主。
皇帝见状,心中大怒,他知道这一切都是李尚书在背后搞鬼,目的就是想给他施压,好让自己无暇顾及对他的调查。
柳婉清在后宫听闻此事,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她赶忙找来几位德高望重的妃嫔,让她们带着宫女和太监,去安抚宫门外闹事的百姓,向他们解释清楚事情的真相,切莫被人利用了。
而皇帝则立刻下旨,让御林军出动,将闹事的人驱散,同时下令将李尚书及其几个在朝堂上公然附和他的党羽一并拿下,关进大理寺大牢,等候审讯。
李尚书没想到皇帝会如此果断,他挣扎着大喊道:“陛下,臣冤枉啊,陛下不能听信小人谗言啊!”可御林军哪会听他的,直接将他拖了下去。
大理寺大牢内,李尚书坐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心中满是绝望。他知道,自己的末日或许就要来临了,可他还是不甘心,想着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只要能熬过审讯,想办法把罪责都推到别人身上去,说不定还能保住一条性命。
皇帝这边,深知李尚书不会轻易认罪,便让大理寺卿务必用最快的时间,将他的罪行审个水落石出。大理寺卿领命后,带着一众衙役和师爷,开始对李尚书进行审讯。
起初,李尚书还百般抵赖,拒不承认自己与边疆小国勾结的罪行,只说自己是被人陷害,那些所谓的证据都是别人栽赃的。
大理寺卿也不着急,他将从庄子里搜出来的信件以及一些其他的旁证一一摆在李尚书面前,说道:“李尚书,你看看这些,铁证如山,你还想狡辩到何时?如今你若如实招供,或许陛下还能念在你往日的功劳上,从轻发落,若你执迷不悟,那可就别怪本官不客气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