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力,先把传感器旁边那根红色的屏蔽线加粗加固,这样能增强抗干扰能力。”地球专家的声音从通讯器里清晰传来。
王大力深吸一口气,拿起一旁的工具,精准地夹住那根红色屏蔽线,开始仔细地缠绕加粗。维修人员则在一旁紧张地递着工具,眼神中满是专注与担忧。
紧接着,要重新校准温控系统的参数。王大力的目光紧盯着调控器上的按钮,手指在上面快速跳动。他先是按下“参数设置”按钮,屏幕上瞬间跳出一系列复杂的数据。根据专家的指令,他依次调整温度上下限、温差补偿等关键参数。每按一次按钮,他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眼睛紧紧盯着屏幕,生怕出现一丝差错。
“再把温度调节的灵敏度参数降低两格。”专家继续指导着。
王大力迅速找到对应的按钮,轻轻按下,看着屏幕上的数据随之改变,他的心跳也逐渐加快。
此时,控制室里安静得只剩下王大力和维修人员急促的呼吸声以及工具的轻微碰撞声。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一秒都仿佛无比漫长。
终于,经过一番紧张的操作,所有的屏蔽加固和参数校准工作全部完成。王大力按下“启动”按钮,心中默默祈祷。
起初,调控器发出一阵轻微的嗡嗡声,随后,温度显示数值开始缓缓变化。王大力和维修人员的目光紧紧锁定在温度显示屏上,大气都不敢出。
随着温度逐渐稳定在适宜作物生长的区间,王大力长舒一口气,瘫坐在椅子上,他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湿透。维修人员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放松。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抢修,终于取得了成功 。
然而,还没等他们喘口气,肥料调配环节又毫无征兆地出现了大问题。
那是一个看似平常的工作日,晓妍像往常一样,坐在控制台前,双眼紧盯着监控画面,仔细观察着每一株作物的生长状况。她的眼神中透着专注与执着,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突然,她的目光定格在一株黄豆苗上,眉头微微皱起。
“大力,你快过来一下,这株黄豆苗的根部好像有点不对劲。”晓妍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安,她指着监控画面说道。
王大力赶忙凑过来,顺着晓妍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株黄豆苗的根部,有一小部分微微发黑,若不是晓妍这般细致入微的观察,很难被发现。
“确实有点怪,咱们再看看其他的。”王大力的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于是,两人开始对每一株黄豆苗进行大面积检查。这一查,让他们的心瞬间沉入了谷底。每一株黄豆苗都出现了相同的问题,根部发黑、腐烂的迹象逐渐明显。
“这问题可严重了,肯定是肥料出了岔子。”王大力的语气中充满了担忧。
王大力和晓妍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收集样本数据,通过共享城的互助机制,与从事土壤和肥料研究的安德烈取得联系,并展开紧急讨论。
在量子通信设备搭建的虚拟会议室里,气氛紧张而压抑。安德烈认真分析着王大力和晓妍提供的数据,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信息,他的眼神专注而深邃,多年的科研经验让他深知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经过一番深入研究,安德烈扶了扶眼镜,神色凝重地开口:“从这些数据来看,月球土壤中的某些微量元素与地球土壤存在显着差异,在微重力环境下,肥料在土壤中的分布和渗透方式也大相径庭。这就好比给习惯了家常菜的人突然上了一桌异国风味,原本适配地球土壤的肥料,在月球上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反而对作物产生了危害。”
安德烈的话让王大力和晓妍恍然大悟。
“安德烈,那麻烦您快给我们定制个适合月球基地的新肥料配方吧,不然这批作物就全完了。”王大力心急如焚,语气中满是恳求。
安德烈点了点头,表情严肃:“我明白事情的紧迫性,你们放心,我会尽快给出解决方案。”
安德烈深知此次任务刻不容缓,撂下电话,便一头扎进了实验室。实验室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仪器设备,瓶瓶罐罐中盛放着来自地球不同区域的土壤样本以及从月球基地采集回来的珍贵月球土壤。
安德烈穿上实验服,戴上护目镜,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破釜沉舟的坚定。他的目标是调配出一种富含特定有益细菌的熟土,以满足黄豆在月球环境下根系发育的特殊需求。
首先,他从月球土壤样本中取出一小部分,放置在高倍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其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一边观察,一边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月球土壤中硅铝酸盐含量较高,铁、钙等元素分布与地球土壤差异显着……”他眉头紧锁,思考着如何利用这些特性来培育适合的有益细菌。
接着,安德烈把目光投向了根瘤菌,这是一种与豆科植物共生,能够固氮并促进植物生长的有益细菌 。为了让根瘤菌能在月球土壤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他开始调配含有特定矿物质的溶液,准备模拟月球土壤环境,为根瘤菌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床”。他拿起一个细长的玻璃滴管,小心翼翼地向透明的锥形瓶中滴入不同的化学试剂,每一滴都精准无比,不容有丝毫差错。“在这种矿物质配比下,根瘤菌的活性应该能得到有效激发。”安德烈自言自语道,眼神紧紧盯着锥形瓶中逐渐混合的溶液,仿佛在与微观世界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